搜索
  • 评论

  • 收藏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QQ

  • 微博

  • 定制
    定制属于自己的跨境资讯
    微信扫一扫

ofo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盲目出海

出海传媒 2018-12-21 16:36
摘要:史上最快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纪录,以失败方式结尾。
文章封面

作者 | 阿崽

出品 | 出海传媒(ID:chuhaimedia

转载请标明出处 

 

现在有1200万人在排队等待ofo的押金退款。能想象整个深圳人口相当的人群,在一家公司门口排队的场景吗?

 

ofo2018年最后一个月所创造的奇景,正是共享单车被从互联网诸神怀里粗暴拖下的例证:当初多爱,现在多恨,贼吃了肉贼就要挨打。

 

不过,与国内攻城略地的资本血刃互插不同,共享单车们在海外的极速扩张更像一种刻意拿捏出的姿态,以供金主悦目。而现在萧瑟寒冬里,ofo就连这种姿态都无法继续保持表面优雅。

 

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英国、日本,这些曾经令ofo公关自豪的海外“开城”业绩,现在纷纷加入了撤退清单,且这份清单还在增加。从自信满满一鼓作气到犹豫收缩低头失意,不过一年半时间,ofo的海外路线不仅越走越“丧”,并且——体面尽失。

 

挽歌轻唱,永失我王。

 

出海第一速度

 

20154月底,ofo的账面上只剩下400元。创始人戴威在满目困顿中等来了唯猎资本的100万元借款,随后在20156月,小黄车开始打开局面。

 

随后,资本蜂拥而至,排着队求交钱。

 

20165月,ofo尚在专心拓展校园业务;201610月,ofo得到滴滴的1.3亿元美金融资,这是C轮融资,也借此滴滴成为ofo的第一大股东。第二个月,ofo便掀开了从校园到“进城”的扩张运动,也是在同一个月,ofo的两位创始人决定ofo“出海”,虽然——于信和戴威这两位创始人在新加坡的市中心转悠了四个小时却只发现两个骑单车的人,但这不妨碍他们依然将出海的第一站定在了新加坡。

 

在资本的追捧里,ofo开始出现致命的幻觉:有枪有粮,就可以统一天下。到了2017年的2-5月份,ofo出海业务的扩张冲动溢于言表,于信密集面试拓展海外业务的新人,甚至在两个月里不间断地见了超过120个求职者。

 

资本入驻、成本飞涨。到20177月,ofo已经进行了7亿美元巨额的E轮融资。并在这个时间节点下,滴滴程维介绍了软银孙正义给戴威认识——这个时间节点,正是引弓待发前的那一秒、电光火石前的那一瞬,ofo已经全力扑向自己心目中的国内与海外的“广大市场”,只有源源不断的后继有钱,才能供养起大得看不到边界的资本胃口,以及那匹成本吞噬巨兽。

 

ofo在海外市场成了摆设


即使是孤注,也要一掷。

 

201712月,ofo宣布进入法国巴黎,这是ofo的第20个国家,同时其海外运营城市已超50城。哪怕一座城市只放了50辆自行车,也被算进海外业绩,并自豪宣布已经进入“运营”。

 

ofo只有两个轮子,可是却创造了史上最快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纪录。

 

败相

 

现在回头看,2017年是媒体语言里的小黄车最辉煌的一年,翻开这一年的论坛、公众号文章,满是对小黄车扩张速度和戴威这位“青年才俊”的赞叹,比如某篇专访中直接进行了这样的形容——

 

“共享单车有一万种失败的可能,但若成功,有一个理由必不可少,即创始人既要坚勇刚毅,又能谋划精微,但戴看起来兼具这两种气质。”


这篇文章声称自己专访戴威的当天正是ofo宣布进入西雅图的那天,并且ofo成为首个拿到美国当地部门运营许可的共享单车企业。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区最大城市,也是星巴克、波音、微软、亚马逊等传奇诞生之地。文章里写,“ofo很看重这个彩头,提到这次胜利,他们会不约而同展示小黄车停在全球第一家星巴克门前的照片。”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人笃信的彩头,非但并没给ofo带来好运,反而成了充满恶意的第一块多米诺。

 

今年730日,西雅图市议会通过法案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每年支付25万美元的经营许可费,对此,ofo方面称不会续约。831日,ofo全面退出美国西雅图市场。此前投放的单车,被当地的一个回收中心以每辆3美元的价格回收,而这样的价格让小黄车与废铁无异。另有消息称,除了西雅图,ofo还将陆续关停美国的部分业务。而ofo已经在美国投放了超过4万辆自行车。

 

ofo在西雅图并不成功


就在2017年这看起来充满极大希望、有大起之势无大落之险的共享单车之年,在年底的时候,ofo和摩拜的海外对阵也进入守擂时间。负责ofo欧洲市场的董驰曾在采访中说,“也许到了明年春天,天气回暖,适合单车投放的时节,我们和摩拜的海外战役会初现端倪。”

 

而当天气回暖、夏天已到,及至又一轮冬天来临,战役并没有任何端倪出现——因为ofo直接撤离了海外市场,而且这次依然带着中国互联网公司独有的速度。

 

空中楼阁

 

在华尔街,有一个著名的“空中楼阁”的投资理论,这个理论正是来自成功的投资者、同时也是著名经济学家的凯恩斯。

 

在这个理论里,多数人主要关心的事并非是对一项投资在其整个持续期里能获得多少回报做出更准确的长期预测,而是能够稍稍先于一般大众预测到普遍认可的估值基础会发生什么变化。换言之,投资者看中的是关于大众预期的“空中楼阁”能盖到多高,而至于那个施工队真正能赚到的利润?那并不重要。

 

在中国,“空中楼阁”的信仰者们找到了最好的实践载体——那些互联网公司。流量、模式比利润更重要,只要资本进入,目标只有一个:抢地盘、抢地盘、抢地盘。


 知乎用户对ofo的吐槽


ofo激进的扩张及融资模式,正是“空中楼阁”理论的一次完美实践。在这场击鼓传花里,先进入者只有不断鼓张起那些后来者的想象预期,制造出漂亮的楼阁,才能在合适的时间实现成功的退场,带着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开心离去。

 

当资本觉得国内市场的扩张故事不够性感,出海便成为唯一的第二选择。不计成本、不考虑利润、只看圈城数量,只有这样,才是取悦金主的正确姿势,才足以让场外的资本保持同步的狂想进而心甘情愿引颈就套:在某些时刻,联想一下那一声纳斯达克响起的清脆钟声,那就是资本举杯庆祝逃离的信号。

 

不过,也许正是狂妄的出海加速了狂想者的灭亡:据界面报道,某位联合创始人私下透露,自己的意见一直在董事会中被戴威“代表”了,也许一开始不直接做海外市场,ofo的结局还会不一样。

 

在资本巨浪的惶恐滩头、伶仃洋里,并没有一个人是良家。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请将身份、 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赞 {{voteAmount}}
参与评论
禁用 提交

家友评论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hildComment.time}} 回复({{child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还没有人评论~
没有更多了~

查看更多评论

作者头像

出海传媒

帮助中国企业直达全球受众 || A shortcut to be global.

热门服务商 更多 >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fullScreenAd.autoCloseSeconds}}秒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