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评论

  • 收藏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QQ

  • 微博

  • 定制
    定制属于自己的跨境资讯
    微信扫一扫

曾国藩的人生“滑铁卢”(终结篇)

跨境电商鹰熊汇 2019-01-23 20:18
摘要:导读:曾国藩独处小黑屋进行痛苦的反思,认真阅读《老庄》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潜心研究陶澍文集和胡林翼的书信
文章封面

 






导读:


曾国藩独处小黑屋进行痛苦的反思,认真阅读《老庄》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潜心研究陶澍文集和胡林翼的书信,终于大彻大悟。曾国藩重新出山后性格日渐圆熟,开始诚恳地补救以往的过失,令同僚们刮目相看。曾国藩让幕僚王闿运编写《湘军志》,因没有“为尊者讳”而毁弃重编《湘军记》,不断累积的不满终于爆发,左宗棠与曾国藩分道扬镳。






(接上期)

 


黑屋悟道     东山再起

 


在信中,胡林翼再次帮曾国藩捋了一下思路,并激励了他一番道:“涤生,不论是学问、能力还是毅力,你都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和表率。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人哪里有不经历挫折的?你要把眼光看长远一些,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有什么价值?这都是小儿女的行为,向来为我辈所不齿。


我们‘湘军铁三角’的未来大规划才刚刚开始,路还很远,你千万不要自己掉队。


耐心等待时机,就算没有机会我也会和季高(左宗棠)帮你创造机会嘛。你要做好随时做好出山的准备。”(公为吾辈翘楚,不应自薄而负士林之望。大志始更,宜砥砺共前,弟与季高将力效绵薄。兄宜勉励以待一鸣之时)


同时,胡林翼建议曾国藩在心情低落之时要多看看书,汲取一些先贤的智慧。有时间可以读一读《陶文毅公文集》,重新系统地捋一下思路,总结过去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教训。(人恒无过?惟先贤哲思可鉴。先岳文集数卷,余蕴不绝,数理皆深,当可为兄茶余之遣。盖弟多年之浅得也)


在经历过了精神的极端痛苦之后,曾国藩总算重新拿起书本,希望能够借助读书来治愈自己的精神创伤。


于是,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黑屋子里闭关苦读,进行触及灵魂的痛苦反思。曾国藩严厉地告诫家人:闭关期间任何人不允许去打扰他!


曾国藩在密室中苦苦阅读的书籍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是《老庄》。道家哲学历来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视为治愈精神创伤的良药。


所以,曾国藩首先选择苦读《老庄》,努力地用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智慧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在苦读《老庄》的过程中,曾国藩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认知还太浅薄,而这一次的闭门苦读让他欣喜地有了一种大彻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第二是《陶文毅公文集》。曾国藩通宵达旦地认真阅读陶澍留下的文札,尤其是涉及处理政务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他个人对官场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领悟。


曾国藩以前也读过《陶文毅公文集》,现在重新深读才发现自己以前的粗浅,略有所得就忘乎所以。如今到处碰壁之后,曾国藩才真正领悟到陶澍这位湖南先贤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


于是,他反复地深读陶澍文札,一有所得就记录下来,并把自己以往的行事方法与之进行对比反思,大有所获。


直到此刻,曾国藩终于被陶澍的雄才伟略所深深折服,感叹“山外有山”,并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以前自以为是、目无余子的心态。


特别是他在信札中发现陶澍当年也曾遭遇人生低谷,后来是经过恩师纪晓岚的点拨才大彻大悟。


想到这里,曾国藩不禁悠然神往:“他们师徒当年具体是谈什么呢?书信中没有记载,也许润芝(胡林翼)知道详情,下次一定要找机会问一问,希望那小子愿意分享一下。”


当然,曾国藩也知道这是自己美好的愿望。对于中国传统的谋士来说,有些最关键的东西向来是上不告天、下不告地、不立文字的,除了衣钵传人外无人知晓。一如当年诸葛亮要“上屋抽梯”才愿意指点刘琦一样,呵呵。


第三是胡林翼的书信。曾国藩把胡林翼的来信以及上次帮自己捋思路时提出的观点反复揣摩,感觉思考又深了一个层次。


曾国藩突然发现,胡林翼提出的有些观点虽然不“高大上”,但是直指政治的本质,直指官场的本质,直指人性的本质。


他想起自己以前的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光明正大,举世皆浊我独清。因此,自己常常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急。想到这些,他恍如隔世,深感悔恨。


此后,曾国藩足不出户,隔绝世事,连饮食都是由家人从窗户送进去。


经过一个月的痛苦反思,曾国藩终于大彻大悟,仰天大笑走出小黑屋。这就是传说中的“黑屋悟道”。


从此,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完全换了一个人。后来他回忆起这一段历程,感慨地说道:“昔年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不得人家之非。自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见得人家是处,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咸丰八年(1858),太平天国势力回光返照,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曾国藩收到胡林翼的来信,告诉他重新出山的机遇来临,让他做好一切准备。


不久后,曾国藩就接到咸丰皇帝的诏书,他大喜过望,不提任何条件立刻出山,从此开始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


 

痛改前非     处事圆熟

 


此次出山之后,曾国藩雷厉风行地做了三件事,顿时让整个官场的同僚们刮目相看。


第一,对皇帝不再直言敢谏“放空炮”,而是树立务实的风格,学会迂回办事。


曾国藩不再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即使不同意皇帝和大臣们的观点,他也不再明刀明抢地表现出一腔热血、随时为真理献身的“高大上”姿态。


曾国藩的奏折开始平实沉稳,迂回委婉,所以颇得皇帝欢心。


同时,他学会了采用更加圆熟的政治手腕处理问题——表面上微笑点头、求同存异,暗地里想办法拖延,同时推动事情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


第二,学会与同僚的虚与委蛇,为人开始变得谦虚、和气、礼貌、周到。


以前曾国藩做事向来直来直去,讨厌繁文缛节,觉得别人都不行,自己才是最优秀的。


现在的他为人处世不再标新立异,也开始像其他官员一样讲究礼仪排场。曾国藩把自己变成了一滴水,迅速地融入到大清官僚体系的“汪洋大海”之中。


于此同时,曾国藩逐一写信给在江西共事彼此不合的官员,诚恳地承认自己过去的错误和为人处世的不成熟。


然后,他逐个拜访长沙官场中那些对他有意见或者和他有过节的官员,甚至连县级官员他都放下身段对他们嘘寒问暖。


原来曾国藩对于那些无用的官样文章从来不理不睬,现在则是每信必复。以前他对人总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现在则努力地包容那些拥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官场生存者。


曾国藩开始设身处地的体谅别人的难处,交往时不再讲尖酸刻薄的话,而是极力地拉拢和抚慰,必要时“啖之以厚利”。于是,这一套融合儒道之术的“为官之道”马上让曾国藩在官场如鱼得水。


“再至江西,人人惬望”“往年在外,与官场落落不合,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曾国藩的一系列表现顿时让同僚们刮目相看。官场对他的评价也是与日俱优,大家普遍认为他知过能改,具有“名臣气度”。


胡林翼在书信中也对他的转变给予很高的评价:“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大事可成也!”


第三,开始学习胡林翼大量举荐官员,让自己的亲信尝到“甜头”。曾国藩终于大彻大悟,不再像以前一样把官职看得跟“上天的厚赐”一样宝贝,而是把它作为实现理想的阶梯。


曾国藩以前对身边的人极为严格,关系越亲近要求越高,而离他稍远的人反而能够获得包容。


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跟他亲近的人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大家要么垂头丧气,要么另谋出路。幕府人才逐渐凋零,连得意门生李鸿章都离他而去。


统帅军队攻下武汉后,曾国藩下定决心做出重大改变,于是上奏折保举“有功之臣”三百人。说实话,处事风格的转变还是让曾国藩心里有点惴惴不安,于是他马上召集胡林翼前来相聚并询问意见。


胡林翼看了曾国藩一眼,给了他一个鄙视至极的眼神,轻描淡写地说道:“涤生啊,你还是太小家子气了!


欲成大事者要有大格局、大气魄知道吗?我攻下武汉时奏折总共十几页,除了第一页是讲述功劳,后面全部是我要保举的功臣名单。我一次就保举功臣3000多人,嘿嘿。你这才保举300人紧张什么?步子要迈得再大一点,我的同志哥!”


曾国藩听了胡林翼的这一番话,嘴巴张得老大,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此时他才知道自己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太没有魄力了!太没有想象力了!


自己喝一点小汤还战战兢兢的,别人早就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了。良久之后,曾国藩还是有点担心地对胡林翼说道:“润芝,如果一次举荐这么多的官员,我可能没办法保证全部都称职啊!”


胡林翼豪迈地大手一挥,说道:“谁能够保证所有人都称职?你让他站出来让我看看。说一句不恭敬的话,皇上都保证不了。涤生,你不要过于苛求,眼里揉不进沙子是成不了大事的。我想问你一句,现在大清的所有官员都称职吗?


所以,称职不称职另说,他们功劳总是有的吧,总比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强得多。我们要先把位置让自己人占了再说,未来再慢慢筛选合适的人选嘛。


优胜劣汰,不行就换人,如果位置都不在我们手上,你想换人怎么换?


而且这些位置他们不占也会有其他人会占,难道那些人就一定比他们强?我们推荐的这些人大多与我们有些渊源,即使能力差一点,忠诚度总是不错的。


如果这些位置的人我们都能够指哪打哪,那么未来我们可以运用的资源和回旋的空间就要大得多。


再说了,我们也要让弟兄们看到跟着我们干的希望啊。否则谁跟我们拼命,就靠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呵呵。这方面我上次已经跟你详细捋过,就不多说了。


涤生,有风就要使尽帆!我们要不断地把湖南乡党和湘军官兵推荐出去任职,总会有星火燎原的一天。如果都像你这样小脚女人走路,黄花菜都凉了!


涤生,我们今年四十多岁了。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从容浪费?我们还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湖湘崛起”的理想?我的好兄弟,大胆地搞吧,能有什么问题?”


曾国藩听了胡林翼的这一番话,想了很久,觉得很有道理。未来自己想要成就一番大业,确实要把主动权掌握在手里。


从此以后,曾国藩大力复制“胡林翼模式”,每次打完胜仗都大量举荐功臣升迁。即使后来胡林翼逝世,曾国藩依然坚持着这一传统。


因此,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才会有“天下督抚半数出于湘军门下”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胡林翼和曾国藩推荐的湘军体系官员就达到十多万人,其中三品以上武官(清末武官编制泛滥,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师级)就有几万人。


文职官员中督抚一级(相当于现在正部级)的大员26人,三品以上(地位相当于现在副部级)的官员50人,道府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不可胜数。这些遍布全国的湘军人脉为未来“湖南群体性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后来之所以湖南人能成事,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人脉太广了,转来转去都能遇到有渊源的老乡。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枪有枪。因此,遇到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之时,有人能够乘风而起也就可以理解了。此为后话不提。


 

《湘军记》成     宗棠发怒

 


平定太平军后,曾国藩志得意满,于是让幕府的智囊王闿运整理编写湘军发展历史。因为王闿运早就开始写这段历史,所以《湘军志》很快就整理完成。


王闿运雕版印刷一部分书籍后,把一册崭新的《湘军志》呈交给曾国藩过目。


想不到曾国藩一看就很不满意,脸马上就阴沉着下来。为什么?因为描述得太真实了,文中没有采用任何春秋笔法。


曾国藩心里很不爽,但还是努力地调整了一下脸部的表情。他挤出一个笑容对王闿运说道:“书写的不错,很真实,说明你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嘛。但是,有些地方你是不是还要修改一下,用一些曲笔?毕竟要为尊者讳嘛!”


王闿运此时不知道哪一根筋出了问题,并没有完全领会曾国藩的意图,缓缓地说道:“大帅,对于历史来说真实性是第一诉求,古代的史家都有这方面的要求。所以,这方面我不好曲笔太多,否则后人对作者的评价可能会很低。”


曾国藩听了这一番话,彻底爆发,不耐烦地说道:“好了好了,我今天很累了。你把书先发给大家讨论一下吧。”然后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想不到《湘军志》一下发讨论后,大家的意见都很大。尤其是曾国荃、刘坤一等人,一看书册就火冒三丈。


他们当面指着王闿运的鼻子骂道:“好你个王闿运,简直把大家的内裤都扒掉了。写书哪里有这样写的?古往今来的大人物成功之后哪里有不包装的?用文雅的话说就是“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嘛。


怎么书里面我们一点都不“高大上”?又贪婪又好杀戮,我们身上有这么多缺点?我们也有这么悲观、猥琐的时候?你这个书流传出去大家会怎么看我们?再有,我们当时是为了钱参加湘军吗?我们明明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嘛。


王闿运,你小子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点都不客观,你再这么瞎写我们就揍死你。


另外,你对涤帅(曾国藩)怎么能这么不尊重?涤帅怎么会有这么多缺点?怎么会有被打得跟鬼一样的时候?统帅嘛,肯定是云淡风清,运筹帷幄,挥手间樯橹灰飞烟灭的。


你这样搞,大家还怎么一起愉快地玩耍?不行,绝对不行。此书必须马上烧掉,毁掉雕版,重新编写湘军历史。”


于是,湘军大佬们纷纷恼羞成怒,指斥《湘军志》诬枉不实。曾国荃的门人更是“怒于市而色于室”,责骂王闿运不肯与人为善,专揭九帅的疮疤,扬言一定要给王闿运一点厉害瞧瞧。


王闿运也只能摇头叹息:“不知文之人,殊不可与言文!”


后来,以至于很多好朋友都对王闿运有很大的怨言。于是,他迫于极大的压力不得不屈服,把自己的《湘军志》版本交给郭嵩焘销毁。而曾国荃则马上组织了一个新的编写班子进行湘军历史创作,更名为《湘军记》。


在新书里,作者对湘军的发展历程和众将领的性格、功绩等方面用了一些春秋笔法。左宗棠原本对王闿运的《湘军志》也不是太满意,觉得确实要修改,但是《湘军记》出来后,他一看差点气歪了鼻子。


左宗棠马上拿着书去找曾国藩理论,想不到曾国藩正在组织幕僚们开会讨论新版的湘军发展史《湘军记》。


他决定站在窗外看一看,听一听。想不到幕僚们每念一段美文,左宗棠就看到曾国藩满意地点头示意,轻松地捋须微笑,如饮琼浆。


左宗棠火冒三丈,直接进房间把幕僚们都赶出门去,大声地对曾国藩说道:“涤生,这书怎么编成这个样子?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高瞻远瞩了?我们“湘军铁三角”当年的发起人物是润芝(胡林翼),怎么全变成你的功劳了?”


曾国藩闻言还是有点尴尬,脸微微一红,轻轻咳嗽一声后说道:“季高啊,我们现在跟以前的情况不同了。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你不要介意嘛。你如果觉得不满意,也可以把你的形象修改得完美一点啊。”


左宗棠见状气得说不出话来,激动地说道:“好好好,曾涤生啊曾涤生,我左宗棠一生自负,湖南的先贤只佩服文毅公(陶澍),同辈只佩服胡润芝(胡林翼)。


说实话,在我们三个人之中,以润芝(胡林翼)的能力最强,他也是我们湘军崛起的最关键人物,这一点相信你我都很清楚。


今天润芝(胡林翼)已不在人世,你这样做实在不是兄弟所为。我相信将来历史会有真实的评价。从今天开始,我们几十年的交情就算是一刀两断,以后我说你坏话的时候你可不要怪我不够朋友。”


然后,左宗棠把桌子上的书籍文件全部一把扫到地下,气呼呼地摔门而去。曾国藩追出门外,大声地叫道:“季高,季高,我们兄弟多年,就这点小事至于吗?你不满意我们还可以再谈嘛,书也可以再改嘛。到时把你的形象也改好一点,何必翻脸呢?季高!季高!”


天空阴云密布,雷声阵阵。左宗棠的身影越来越远,直到完全消失在视线之内。曾国藩扬起的手缓缓放下,怅然若失地伫立在门外。


从此,左宗棠跟曾国藩这一对多年好友彻底闹翻。直到曾国藩去世,左宗棠感念于当年的“湘军铁三角”只剩下他硕果仅存,不禁悲上心头。


缅怀了一番胡林翼之后,左宗棠为曾国藩写下一副著名的挽联,算是为这一段传奇的友谊划上圆满的句号——“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南山君曰:曾国藩的人生“滑铁卢”系列文章至此终结。从客观上说,永不犯错的人只存在于神话之中,任何伟大人物在草创基业时期都会有从“艰难困苦”走到“玉汝于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面。


因此,换一个维度来看,曾国藩身上的缺点和人生面临的挫折不仅不有损于他的伟大,反而多角度地凸显其真实感人的一面。


无论如何,文正公曾国藩都是一个名传青史的伟大人物,也是在“近代湖南人群体性崛起”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终于不负所托,牢牢地把握住了“湖南崛起接力赛的第三棒”。作为末学后辈,我对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满怀敬仰之情!当浮一大白。


(全文终)

 

鉴于往事,资以治道。这里是“南山煮酒”,欢迎你的阅读。

 

往期文章


曾国藩的人生“滑铁卢”(一)

曾国藩的人生“滑铁卢”(二)

曾国藩的人生“滑铁卢”(三)

曾国藩的人生“滑铁卢”(四)

朋友之交的最高境界

润物细无声,拉开湖南人崛起序幕的千古名臣陶澍(一)

十年七迁,曾国藩的平步青云之路(一)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南山煮酒原创,转载请注明。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请将身份、 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赞 {{voteAmount}}
参与评论
禁用 提交

家友评论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hildComment.time}} 回复({{child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还没有人评论~
没有更多了~

查看更多评论

作者头像

跨境电商鹰熊汇

专注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商内幕、跨境电商干货、有价值的跨境电商行业信息,打造热衷于跨境电商的从业者、跨境电商爱好者的信息交流平台。为跨境电商架起资源交互的平台,让全世界的跨境电商快乐沟通!开放、分享、共赢!是鹰熊汇这个领先的跨境电商社群的宗旨.

热门服务商 更多 >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fullScreenAd.autoCloseSeconds}}秒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