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公告提醒卖家尽快上传2021年Prime会员日优惠。并且,Prime会员日优惠券有机会在PrimeDay活动页面优惠的基础上提供额外优惠。
据外媒报道和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亚马逊计划在6月举行会员日,将比传统的七月大促活动提前一个月。同时,亚马逊管理层还考虑在秋季举行第二个PrimeDay。
如果传闻是真的话,那么今年盛夏将成为美国疫情的拐点,美国可能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大批消费者的需求将得到释放。势必给各位亚马逊卖家带来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
激烈的竞争同时隐藏着一个阴暗面,一个利润丰厚的黑市:部分卖家为了抢夺亚马逊排名,利用各种手段无情攻击其他卖家。
一位知情人士在和10位亚马逊卖家沟通后,卖家坦言道:“但凡关于所有金钱和竞争,我们竞争对手更像是网络强盗。”他们甚至有一个术语来形容这些亚马逊卖家恶意行为:黑帽技术。
尽管亚马逊发言人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保护消费者和卖家,我们制定了所有卖家都同意的销售政策,并对那些违反卖家的行为迅速采取行动,包括暂停或移除销售权利。”
然而不论是大促还是平时,总有一些妄想捷足先登的卖家用一些见不得光的小动作谋求利益。
小编为大家整理几种常见的黑帽技术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最常见的黑帽技术之一,他们会利用一批和自己的卖家账号不相关联的买家账号进行发范围差评,通过此类差评让正常购买的买家打消购买的念头。
如何应对:
对此类存在恶意差评嫌疑的买家账号,看看他的所有留评是不是短期内大面积指向同类产品并且都是差评,如果是的话那么此账号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对手用来恶意差评的“僚机”。我们可以通过“投诉滥用评论(report abuse)”这一功能提交亚马逊审理。
但是根据小编以往的经验,亚马逊对于此类评价的监查处理力度都不是太大,如果想快速解决,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用好评把这些评价“顶掉”。
但是要注意形式和方法,否则一不小心反而会给自己招来一个操控评论的罪名。
我们都知道,广告是我们运营推广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即使投放了广告,也无法保证点击率、和展现位置都处于靠前位置,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广告效果呢?
有一些卖家就想到一个这样的馊主意:通过点击对手的广告,让别人的广告费快速用完,自己的广告就自然出现了。
如何去判定自己的广告遭受了恶意点击呢?
如果某一时段自己的广告点击率激增,并且出现大量重复点击,但是成交率却并没有明显变化;那么多半是对手的恶意行为无疑。
如何处理呢?
卖家可以通过广告活动管理界面向亚马逊提出申诉,这时候就是考验卖家“语言魅力”的时候了,一封言辞恳切、声情并茂的申诉信很有必要。申诉成功之后,亚马逊会移除这部分由恶意点击造成的广告费。如何吸引亚马逊团队对于此事的注意。
恶意购买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利用虚拟账号购买之后立即退货:
01
大批量买空库存,收到之后立即退货
对方可能会通过2-3个不同的买家账号,大量购买某一产品,在一天内让你的产品库存归0下架,收到之后立即退货,由于买家信息是虚拟信息,无法找到对方,但是中间产生的退货成本只能由自己承担。
02
大量虚拟账号下单,收货后立即退货
通过黑科技购买一大批虚拟买家账号,短期内购买同一个产品,收到之后立即退货,退货理由也不尽相同,一番骚操作,卖家只能遭受退货成本和高居不下的退货率的双重打击。
对于此类的恶意购买我们一般无法从买家数据入手向亚马逊申诉,可以从对方的退货理由入手,如果非产品本身问题,可以拒绝其退货并向亚马逊提交申诉。
对于数量巨大且买家没有任何询单的可疑订单,多留一个心眼,不要急着发货,如果有问题,可以向亚马逊提出申诉取消。
对店内销量排名均靠前的产品以定价更低的形式进行跟卖,更有甚者,先入为主投诉卖家的产品属于侵权行为。
对付这些无下限的恶意跟卖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注册商标完成品牌备案,对于跟卖行为。
以上这些是我们集中比较常见的跟卖方式,随着规则的强化,恶意竞争的表现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见招拆招”。
该篇文章为卖家之家特约作者“吉特申诉Lucy”投稿文章,转载本文不得修改标题及原文,并保留来源以及原文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索权利。
猜你喜欢
2.4万多件产品涉侵权,大批亚马逊卖家账号遭冻结!这些防侵权细节你都知道吗?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