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先买后付(BNPL)是消费金融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全球数据显示BNPL交易量在 2021 年达到 1200 亿美元,远高于 2019 年的 330 亿美元。这一支付手段在国内外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对于先买后付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调查显示海外超五成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覆盖到先买后付这一支付方式的店铺。在消费下行、高通胀、经济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口袋没钱这一时期,消费者自然会降低购物欲,而先买后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们的负担。
“先用后付”的模式很好地迎合了国内互联网平台的“下沉战略”,国内电商巨头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开始尝试“先用后付”模式。
例如今年拼多多频繁向消费者推荐与微信合作的“先用后付”支付方式,开通门槛也很低,微信支付分仅需达500分及以上就可以使用。先用后付本质上就是先让用户享受0元下单的权益,等消费者收到货满意后就可以选择确认收货,系统自动扣款。此外,淘宝也有“先用后付”的功能,芝麻评分550分就有资格开通“先用后付”,在限额内,用户在淘宝上购买标有“先用后付”的商品时,可以“0元下单,到期付款”,到期付款前可以选择先付款或先退货。
短期问题解决方案,但长期问题?
从表面上看,这听起来像是双赢。对于商家来说,先用后付是一种降低消费门槛,能够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可以分散付款,无需增加利息。
与大多数金融贷款不同,BNPL门槛相对来说更低,这意味着几乎任何拥有银行账户的人都可以使用。但问题是,BNPL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现代债务,甚至被业内称为“债务陷阱”,尤其针对那些不擅长管理资金的人,外媒的一项研究认为,对管理资金信心过低的用户不建议使用BNPL该方式购物,调查称三分之一的英国BNPL用户就表示他们无法处理还款。 BNPL通常用于购买相对低成本的非必需品,较低的价格加上暂时不用支付这些诱惑,就可能鼓励消费者冲动消费,这意味着个人正在申请多笔难以管理的小额贷款,而多笔小额资金的累加则可能导致消费者超前消费,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按时还款,信用评分也会受到影响。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BNPL对财务状况真的有好处吗?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