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傻逼**出海,大家注意哦,这个**出海是个骗子公司,专门发软文引流然后割韭菜的。”
小B:他说的是真的。
图为模拟对话
结果这两句话,给小A和小B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因评价同行被起诉
2023年3月3日22:10,有用户在一企微群(共有200人)发布微信推文“亚马逊30亿大卖公司的团队管理,都在注意警惕这几大坑”。
当晚22:20,在该推文下发生了文章开头的对话。先是小A在群中揭露了**出海为韭菜公司,接着小B引用了小A的发言,并回复:“他说的都是真的。”
**出海看到针对他的言论后,随即一纸诉状将小A及小A所在公司告上了法庭,并提出以下诉求:
第一、要求被告小A和小A所在公司在《中国青年报》《法治晚报》《北京晚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的第一版显著位置就其不正当竞争及其名誉权侵权行为向**出海公开赔礼道歉、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
第二、判小A和小A所在公司向**出海共同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计人民币10万元;
第三、判小A和小A所在公司共同承担本案诉讼全部费用。
据了解,现在被告小A也开始寻求律师的帮助,积极收集证据收集证据应对诉讼。
同行的“批评”
据悉,**出海的主营业务主要是:提供各类在线培训视频课程及各类出海服务,包含支付、物流、税务、合规、软件服务等。
其在跨境圈也算广为人知,尤其是它的广告营销手段。曾有业内人士概括此类营销套路:
1)使用无数个微信小号,添加具备有一定跨境私域流量的自媒体或服务商等好友;
2)然后伪装欺骗说是:跨境卖家,想进群学习知识;
3)进群静默1周左右,凌晨或其他发言较少的时候,发牛皮癣广告(带他们二维码的课程海报+营销广告语);
4)微信小号主动退群、并主动拉黑群主微信。
这样的广告营销手段,也曾一度引起居多同行的不满。
行业深受群发广告困扰
受此类营销广告所困扰的不在少数,跨境电商行业媒体小 c 也是受害之一。
广州某培训公司频繁地在跨境电商行业媒体小 c 创建的跨境电商交流群中不定时发营销广告,有时发送的是带他们二维码的课程海报,有时会配上营销语,发完广告就自动退群。
然后过一些时间,就会有新的小号出现重复上述的营销,让人防不胜防。小 c 将群设置防骚扰、防广告、防刷屏等一列功能,但效果甚微。该培训公司一度通过利用微信平台漏洞发送gif表情广告持续在各个行业群群发。
经反馈之后,微信官方工作人员介入处理,协调了产品和技术人员,封堵了相关漏洞。但该公司的相关营销并没有停止,又换了相关个人微信号持续营销。
微信社群为跨境行业所有伙伴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也带动了电商平台、卖家、服务商等行业伙伴业务的增长。大家在社群里发布资讯、广告也无可厚非,但好的行业生态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
我们倡议行业伙伴们共同遵守微信平台规定,理解、支持各个行业微信群群主的管理,以用户体验和提供价值内容为中心,共同维护跨境生态链的良性发展。
近几年,TikTok无疑是热门话题之一,全球下载量40亿+,全球日活跃用户15亿+,为跨境卖家带来无限商机。 如果您有经营美区Tiktok达人账号,请联系卖家之家,卖家之家与相关渠道合作,提供了一批货盘资源,支持短视频、直播带货,达人佣金为20%。达人粉丝5000人以下,符合相关要求,可以帮忙开通达人电商权限,粉丝5000人以上的可以自助开通。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