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亚马逊个人FBA卖家来说,选品是前期最困扰你的事情。
你可能听说过“选品要根据市场需求去选”这句话,但对于个人卖家而言,这样的选品策略真的合适吗?
作为个人卖家,我们没有供应链和运营优势,所以不能完全以市场需求为第一选品因素。(个人卖家的选品思路:收益需求优先)
相反,个人的收益需求才应该放在首位。我们做亚马逊,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实现人生目标。
特别是对那些兼职做亚马逊FBA的卖家来说,每个月额外赚5000到1万人民币的收益需求已经足够。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这个收益需求,来反推选品思路和选品数据。
这篇文章我们以亚马逊选品工具——卖家精灵作为举例,分享给那些想要通过亚马逊选品工具数据化选品的个人卖家的一些选品思路:
现在亚马逊的毛利并不高,大多数产品的毛利在20%-30%左右。
如果我们希望一单赚30人民币,那么产品的价格区间应该在20-30美金左右,才能保证每单的毛利在4-6美金之间。
假设你一个月想赚1万块钱,按每单赚30人民币计算,那一个月就要出333单,一天大约需要出11单。
对于新手来说,一天11单的目标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目标分摊到3到4个产品上。
这样,每个产品一天出3到4单,对应的选品数据应该设定为日出单8-10单,月销200-300单左右。
由于前期新品没有权重和累积评论,预估会有50%左右的单量折损。
因此,我们需要设定合理的选品数据:
① 变体数控制
前期资金有限,不宜在单个产品上投入过多测试资金,因此不建议做多变体产品。
多变体产品的推广难度比单变体产品高很多,因此我们将变体数最大值设为2。
② 避开竞争激烈的产品
为了避开竞争较大的产品,BSR排名不宜设得太靠前。可以将BSR最小值设为5000。
③ 控制产品重量
为了节省头程运费和尾程配送费,产品重量最大值应设为1公斤。
④ 类目选择
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目,或排除多变体类目、电子类目,以及需要FDA认证的美妆、婴儿类目,选择其他类目。
这张图里的数据,是比较适合亚马逊FBA新手的选品数据。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收益需求,灵活反推和更改这些基础数据,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选好产品后,可以再根据市场情况,评判这个产品和市场是否有做的价值。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