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在全平台掀起一轮大规模的清查风暴,对于违规使用跑水单、科技面单等行为的卖家,TEMU对其账号进行了全店下架限制并限制提现。如果解封后再次违规,不排除TEMU对关联店铺采取同等违规处理。(更多跨境电商热点解读,请关注公众号“初海视野”。)
据初海视野了解,此番严查从年后就已开始,至今尚在进行中,席卷整个平台,大批违规账号被限制。尽管TEMU官方买手已通知所有卖家,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仍有不少卖家铤而走险,一旦被发现,他们的账号可能被永久封禁。 2月份开始,TEMU卖家纷纷收到TEMU官方买手的通知,称即日起,平台将严厉打击商家使用异常物流单号进行违规发货的行为,例如违规使用跑水单、科技面单等。一旦发现,平台将对商家账号进行全店下架限制并限制提现。 通知显示,TEMU对于不同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及处罚措施做了分类: 1、对于首次违规店铺,申诉通过后需要等待15天冷静期后解除限制,但不排除限制自发货功能; 2、对于解除限制后再次违规店铺平台将终止合作,但不排除对关联店铺采取同等违规处理; 3、对于恶意绕过、尝试提供伪造信息等行为,属于平台重点治理的范围,一旦发现,不予解封。 据初海视野了解,此轮严查违规发货行为的举动,导致不少卖家的店铺被下架和限制提现,处罚波及范围和力度堪称史上最严。 实际上,TEMU此前已明确将跑水账号视为红线,2023年10月就曾对此违规发货行为进行打击,今年将处罚力度升级,部分头部大卖也受到影响,甚至资金被冻结。账号一旦被查封,物流时效大幅降低,差评率飙升,店铺权重和销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如果被美国海关或物流商追查,卖家可能面临高额的罚金甚至诉讼。 初海视野发现,此次平台还强调关联店铺连带责任,因此,多账号运营的商家风险较大。 跑水单,也被称为“虚假面单”或“技术账号”,是指利用快递公司(如USPS)的漏洞,通过非法手段开设账号或伪造面单,以达到不支付运费或低价发货的目的。 部分TEMU卖家为了节省物流成本、提高利润,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使用假冒的美国邮政标签。这些假冒标签以极低的价格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兜售,每张仅60至80美分,远低于正规标签的成本。 利用这些假冒标签,卖家让美国邮政服务(USPS)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包裹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运输服务。由于低价发货,使用跑水单的卖家往往在价格上会“大放水”,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并打压对手。 一位资深TEMU卖家指出,据他所知,TEMU上1美金左右、销量又大的商品很多是使用跑水单的卖家在背后操作。从TEMU整个平台生态角度来讲,这些低价产品长期来看不利于平台发展,甚至会导致TEMU被美国相关部门盯上。 有行业人士分析,TEMU以前也知道卖家使用跑水单,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由于目前贸易摩擦有升级趋势,美国物流商及相关机构正在严控管制,在明知不少卖家走跑水单的情况下,不采取措施的话,等于变相纵容,可能带来不可预想的后果或被有关机构一刀切,导致大批卖家流失,转战其他平台。 因此,此次TEMU的严查力度极大,并且持续时间将拉长,对跑水单的卖家可谓下了狠手。有消息称,某深圳卖家为降低成本,使用技术手段生成虚假物流单号,3天内店铺被下架,资金冻结超50万元。 跑水单行为,并不是TEMU卖家的“专属”,亚马逊等平台的卖家也存在跑水单行为。此前,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布一则消息,芝加哥分局拦截了8批货物,发现了共计161860张假冒的美国邮政标签,而这些包裹均来自中国。 假面单等非法手段是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顽疾。数据显示,仅在2022财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和邮政检查局共查获超过34万个使用虚假面单的包裹和超过770万张假邮票,约计避免了780万美元的损失。 据初海视野了解,去年还有一桩跑水单的大案引发行业震动。洛杉矶一对陈姓华人夫妇经营一家为中国跨境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伪造网络面单来运送包裹。在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共邮寄超过3400万个含有假邮资运输标签的包裹,给邮政局造成超过价值1.5亿元的损失。在妻子受到指控期间,同案的丈夫逃往中国,并在中国继续研究制作假邮资并逃避检测的方法。 针对电商行业这一“顽疾”,自2024年8月1日起,美国邮政局(USPS)对所谓的“跑水账号”开始大规模清查。 有行业人士指出,TEMU此次严查和以往的不同在于,以往跑水单封号,卖家的钱款大部分可以拿回来,风险没那么大,顶多因发货问题被罚款。但新规实行之后,资金会被冻结,甚至不排除关联封号的可能,风险大幅提升。因此,不管是美国政府的严查,还是平台的处罚力度升级,都在提醒卖家选择正规的物流渠道,确保发货的合规性。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