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时间3月31日,亚马逊新的丢货赔偿政策正式生效,即:若商品在配送中心遗失,平台将仅按制造成本而非销售价格进行赔偿。
去年这个新规刚冒头的时候,卖家们就已经被气得不行了,大家都直呼恶心!现在落地生效,更是遭到了大批卖家抵制!!
Amazon
新规简直是“霸王条款”!
我们来重新梳理下新的FBA赔偿政策的具体要求:
在亚马逊配送中心,下单前若FBA商品发生丢失的情况,平台会按照商品的制造成本对卖家予以赔付,不再采用销售价格赔偿标准。
卖家确定商品制造成本的途径有两条:其一,卖家自行直接提供;其二,平台根据对亚马逊、其他卖家以及批发渠道销售的可比商品的综合评估,为卖家估算制造成本。
简而言之,赔偿金额的计算从原来的销售价变成了商品制造成本,并且明确不包含运费、关税、处理费等附加成本。这就表明,如果卖家的商品在亚马逊仓储期间出现问题,卖家能够得到的补偿仅仅是基础生产成本或者采购价,物流损耗、税费等隐性成本就得卖家自己承担了。
Amazon
对中小卖家的影响
1.赔偿大幅削减,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从“全价赔偿”转变为“成本止损”,这意味着亚马逊把商品丢失的风险都推给了卖家,卖家实际遭受的损失远远超过得到的补偿!
例如1:有一款电子产品,成本是50美元,售价为150美元。如果它在FBA仓库里丢失了,按照原来的政策,预计能得到接近150美元(售价)的赔偿;但依据新政策,只能得到50美元的赔偿,这就直接造成了100美元的利润损失。
例如2:某个卖家在5年前花0.25美元购入棒球卡,由于其稀有性,现在价值涨到了200美元。要是这张卡在FBA仓库丢失了,按照新规定只能得到0.25美元的赔偿,价值缩水了99.9%。
对于库存损失率为2%(这是行业平均水平)、年收入为10万美元的亚马逊卖家来说,FBA赔偿政策的新调整就意味着每年会减少大约1.2万美元的赔偿。
那些依赖薄利多销的白牌卖家,因为利润率本来就不高,这种赔偿的缺口可能会直接把订单收益都吞掉!
2.新政逼迫卖家,合规成本不断增加
亚马逊给卖家提供了两种选择商品制造成本的方式,卖家都得提交一系列资料来证明,之后亚马逊还要审核卖家提供的制造成本是否合理。
在流程方面,这无疑给卖家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拥有多个SKU的卖家,收集和上传这些证明都得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卖家为了保证发票、合同等文件能够被追溯,可能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凭证体系。
要是卖家没有提交资料或者资料被亚马逊判定为不合理,亚马逊就会通过对比各个渠道的同类产品来进行估算。如果卖家对这个估价有异议并发起申请,大概率会被拒绝,还会因为“申请过早或者次数过多”而受到惩罚……
有卖家反映,在亚马逊的采购成本估算系统里看到自己产品的制造成本,居然比实际的制造成本低了40%以上。
另外,卖家可能需要投入资源来优化供应链,比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或者和制造商签订长期协议来锁定价格。对于多渠道运营的卖家,还需要同步调整各个平台的成本分摊策略,以防因为亚马逊赔偿缩水而导致整体利润率失衡。
总体来看……这个新政确实很霸道,把它叫做“霸王条款”也不过分,卖家们集体抵制也就不奇怪了!
Amazon
卖家集体怒吼!
一卖家在亚马逊论坛中连发八项控诉,主要是认为此项政策调整属不公平的将经济负担转嫁给卖家,侵蚀着卖家利益,尤其是正对收藏品和高价值物品的卖家。
估值标准不公:亚马逊以制造成本为基础报销,致使收藏品价值被严重低估。
举证负担过重:卖家需主动提交实际成本证明,对SKU众多的卖家而言既不合理又耗时。
补偿范围缺失:新政策未涵盖运费、安置费等运营成本,卖家需自行承担。
成本估算随意:亚马逊有一卖家在亚马逊论坛上接连发出八项控诉。
信息维护繁琐:卖家需手动更新、维护所有SKU成本信息,对时间和资源消耗过大。
残次品赔偿缩水:针对无法销售的物品,以“打折销售”估价赔偿,降低赔偿额度。
利润无端受损:若亚马逊找回丢失的高价值物品并自行处置,卖家仅获原始成本赔偿。
索赔限制严苛:政策对过早或过多请求实施惩罚,阻碍卖家寻求合理赔偿 。
现在FBA新政策已经生效,卖家将会面临赔偿金额可能减少、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困境,不过也可以通过以下运营策略来应对:
一是做好成本记录,定期更新采购成本,确保报销准确并且最大化;
二是考虑让库存多样化,分散库存以降低财务风险;三是借助赔偿数据分析,优化包装和准备方法,减少货物损失;
四是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平台,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