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辑:Julyz
2025年5月2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正式终止对中国内地及香港低值产品的关税豁免政策,预示着T86免税时代正式终结。 新政落地后,众多卖家乐观预测亚马逊FBA流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承接因FBM和Temu全托管模式成本激增而溢出的市场需求。然而,现实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 ——FBM流量并未如预期般大幅萎缩,而FBA的增长也远未达到卖家的心理预期。 FBA 为何未能承接流量? FBM流量并未显著萎缩,而FBA的增长也相对有限。事实上,不少卖家发现流量没有出现暴涨,卷王有库存在美国的还在降价,正常卖家正在发过去的基本正在涨价。 首先,T86取消,FBM卖家也并非毫无应对方式。 大量FBM卖家已提前调整策略,通过分层定价将关税成本拆分,如商品降价+关税附加费标注,降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转用墨西哥/加拿大中转仓,利用USMCA协议规避部分关税;部分卖家通过TikTok导流至独立站,将关税成本计入营销预算。 其次,T86取消的取消导致平台竞争格局的悄然重构。 T86政策的取消并未让亚马逊独享红利,反而加速了卖家的“多平台布局”。沃尔玛通过降低入驻门槛(取消年GMV限制)和自行承担关税,新增中国卖家占比达41%;eBay则凭借二手商品和本土化供应链,在关税风暴中实现交易额逆势增长。与此同时,Temu和Shein通过“半托管+海外仓”模式,将部分商品提前囤至美国仓库,既规避了关税风险,又维持了价格优势。这种 卖家“去中心化” 的平台竞争,使得亚马逊难以独吞市场增量。 当然,关税不断叠加之后,消费者行为也变了。关税成本的传导最终反映在终端价格上。亚马逊平台上的930种商品平均涨价29%,部分品类如服装、鞋类涨幅超65%。这直接导致消费者转向二手交易平台或线下渠道,甚至催生了“代购囤货”的新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低收入群体开始减少跨境购物频率。 一位卖家说道:“T11和T01一样走起,成本增加了一些,对于利润还不错的产品,根本就没影响,现在关税影响的是整个美国市场的消费情绪。” 重塑竞争力的契机 可见,T86免税政策的终结,并非简单的“流量迁移”问题,那些具备优势的卖家单量终究是稳定的。不少FBA卖家也发现五月开始单量呈现上涨趋势: “假期发现,销量稳中有涨。” “已经起飞好几天了,5月份继续猛猛发货。” “我也觉得订单多了。” “提价后销量还是有提升。” 眼下,美国800美金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已经正式取消,需要缴纳相当于货值120%或每件100美元的关税;6月1日起,将进一步上调至每件200美元。除此之外,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了145%的关税,部分商品达到245%。 成本增长下,依赖低价铺货、避税套利的中小卖家可能面临出清,而具备海外仓布局和品牌溢价能力的头部企业将巩固优势。 许多卖家调整物流,一方面将海外仓变成应对关税风险的“刚需”;另一方面通过“FBA+FBM”组合策略应对风险:高单价、高周转商品采用FBA以获取Prime流量,低单价、长尾商品则通过FBM降低库存压力。 头部卖家更开始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制造”转型。例如,追觅科技通过在墨西哥设厂,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北美自贸区,既规避了关税,又缩短了物流半径。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关税政策下既是挑战,也是重塑竞争力的契机。 当地时间5月4日,特朗普在接受CNN专访时明确表态:“我愿意在某个时候降低中国的关税,否则你永远无法跟他们做生意。” 中美贸易战是否会迎来拐点,还未为可知。 卖家们在关税政策震荡下药坚持合规化、深耕供应链、拥抱技术变革。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是一个分化的时代—— 在这场重构中,有人黯然退场,有人却看到了新的星辰大海。”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