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EMU停止向美国出口中国产品
TEMU宣布停止通过平台向美国客户直接销售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未来美国市场的销售将转由本地卖家处理。平台网站及应用程序已全面调整,仅显示从美国仓库发货的半托管产品列表,而此前由中国直发的全托管商品则被普遍标记为“缺货”。
对此,TEMU发言人证实,目前美国市场销售已全部由当地卖家承接,商品均从美国本土发货,并强调本地产品“无进口费用”及“交货时无额外费用”。此前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直发商品时,需承担高达商品价值130%-150%的进口费用,部分订单费用甚至超过商品价格两倍。
为什么这么改?是因为美国海关政策变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5月2日起,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货物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待遇,中国输美货物必须以适当的报关类型(例如11类或01类报关)报关,并缴纳所有适用的关税、税费和费用,不符合条件的货件的最低限度入境和清关申请将被拒绝。
根据新政,自2025年5月2日起,每件邮政小包裹将按货值的120%(此前为90%)或100美元(此前为75美元)征收关税,而这一标准将在2025年6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至每件200美元(此前为150美元)。
二、亚马逊商品涨价
受新关税政策影响,亚马逊平台上的商品价格也开始上涨。SmartScout数据显示,自4月9日以来,亚马逊美国站已有近千款商品提价,涉及服装、家居、电子、玩具等多个品类,平均涨幅约30%。例如,一款充电宝价格从110美元涨至135美元,涨幅超20%。
面对成本上升,不少亚马逊头部卖家选择提价以对冲关税压力。尽管一开始因此被亚马逊处罚,导致产品失去“购物车”资格,但近期情况出现转变:亚马逊开始允许卖家在一定范围内提价(最高25%)而不再惩罚。
据CNBC报道,亚马逊CEO安迪·贾西表示,公司正在评估关税对供应链和运营的影响。他坦言,部分第三方卖家确实需要将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虽然亚马逊会尝试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以维持低价。
此外,亚马逊原本计划在旗下低价平台Hual上标示商品关税,但该决策因白宫及特朗普直接施压最终未被采纳。
目前,中国卖家占亚马逊市场卖家的60%。面对新政关税,他们正陷入两难:涨价或自吞成本。过去几年,平台费用不断上涨、竞争加剧,如今再叠加关税压力,不少卖家已处在危险边缘。
以上就是逸居海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分享,美国关税上涨您有哪些看法或经历?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