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将就关税等问题进行谈判,终于不再是“狼来了”。
据外交部最新消息,5月9日至12日,中方将与美方在瑞士举行会谈。业内对此的共识是:会谈开启释放了积极信号,但磋商过程将反复拉锯,最终税率难以恢复本轮关税战升级前的低位。
短期来看,中美关税战仍不会迎来最终落幕。而在跨境电商行业内,持续的关税战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跨境物流成本的上涨、卖家及平台暂停对美输送货物等。
日前T86政策的取消,同样也对亚马逊卖家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美将就关税等问题展开谈判,这次不再是虚晃一枪。据外交部消息,5月9日 12日,中方将与美方在瑞士进行会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会谈的开启是个积极信号,不过磋商过程会充满反复,最终税率很难回到本轮关税战升级之前的低水平。 短期内,中美关税战还不会彻底结束。在跨境电商行业中,持续的关税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像跨境物流成本增加、卖家和平台暂停向美国发货等情况。
Amazon
T86政策取消后卖家现状
之前T86政策的取消,也对亚马逊卖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大量卖家突然遭遇账号被扫的情况!难道亚马逊正在严格审查新账号吗?大量卖家突然遭遇账号被扫的情况!难道亚马逊正在严格审查新账号吗?
2025年5月2日,美国小额豁免政策正式取消,这意味着中国直邮小包的“免税红利期”结束了。
许多亚马逊卖家原本以为,这一政策调整会直接冲击依赖小额免税通道的跨境电商模式,例如Temu全托管、亚马逊FBM自发货等运营成本会大幅增加,甚至陷入“停滞”,从而使亚马逊FBA迎来大规模的流量转移。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自5月2日以来,不少FBA卖家都反映流量增长没有达到预期:
“销量是有所上升,但没有想象中涨得多,只能算是有所回暖。”
“Temu美区全托管(中国直发)全面暂停了,为什么亚马逊FBA流量没有增长呢?”
“那些做亚马逊FBM的跟卖怎么还在呢?”
其中有些卖家还提到,在关税高企的情况下,不少FBA产品甚至还在降价。
综合近期业内的反馈,T86政策取消后,短期内亚马逊市场格局并没有出现结构性的调整,FBA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FBM自发货也没有完全停止运营。业内普遍觉得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美国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
美国科尔尼消费者研究所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受关税及其不确定性的影响,美国消费者越来越担心成本上升,在支出方面更加谨慎,大多采取“观望”态度。同时,Numerator的最新调查表明,74%的美国消费者计划庆祝今年5月的母亲节,其中58%表示花费将控制在25 - 100美元之间。这说明虽然节日参与度高,但消费者支出总体上还是比较理性的。
2.新政生效前有应对期
从4月2日美国正式宣布取消T86免税政策,到5月2日政策正式生效,中间间隔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许多卖家和平台已经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提高价格、布局海外仓、提前囤货等。以Temu为例,虽然它全面暂停了从中国向美国直发的产品,但它的半托管模式还在运营,转而让美国本地卖家或在当地有库存的卖家负责履约,所以短期内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的库存销售。
3.T86不是“直邮小包”的唯一途径
根据业内反馈,T11、T01等虽然会增加一定成本,但对利润较高的产品影响不大。目前部分FBM卖家已经选择暂停出货以观望政策,但也有很多FBM卖家提前布局,比如通过物流渠道多元化、成本优化等方式规避关税风险,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能够继续正常销售。
总体而言,中美在短期内谈判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跨境电商行业仍然处于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成本上升、供应链波动在所难免,不过如果能够预判政策走向并灵活调整策略,跨境卖家们还是能够尽量避免风险和亏损,甚至找到自身的增长点。
而当前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除了关税问题之外,关注平台政策调整依然是一个重点。
Amazon
亚马逊五一期间大规模封号
亚马逊的新一轮扫号潮又一次毫无征兆地来临了。
据悉,5月3日,众多卖家都收到了来自亚马逊的账户停用邮件。亚马逊在邮件里表示,依照《亚马逊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3条,这些卖家账号违背了亚马逊的政策,所以被停用了。
大批卖家突然遭遇扫号!难道亚马逊正在对新账号进行严格审查吗?
从行业消息来看,在4月底到5月3日期间,亚马逊的北美、加拿大以及欧洲等站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扫号现象。因为涉及的站点比较多,不少卖家觉得这是大型促销活动前夕的“常规扫号”——与此同时,亚马逊还宣布2025年的Prime Day将在7月于全球同步启动。
不过,也有卖家察觉到,这批被扫的账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注册时长在1个月左右、没有销售记录或者连后台基础设置都尚未完成的新账号。
二是处于不活跃状态的账号,例如注册之后长时间没有登录、没有上架产品或者没有运营活动等情况。
其中,甚至有卖家因为在账号注册后的10天内没有登录后台,就触发了二审和视频验证。于是很多卖家都推测亚马逊正在加紧对新账号和“不活跃账号”的审查与判定标准。
目前,亚马逊还没有对上述问题做出回应。考虑到近期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亚马逊变动频繁,在此建议各位卖家在运营过程中要更加合规、谨慎。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