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申报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从价关税税率由原先的120%下调至54%,每件100美元的从量税维持不变,原定于6月1日将其上调至200美元的计划亦同步取消。这一政策调整在跨境小包业务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物流市场:价格战与运价波动的博弈
4月下旬,包括4PX、燕文在内的多家渠道陆续上调对美线报价,单票成本上涨5至10美元不等。不少货代甚至暂停收货或转为预收关税,以对冲潜在查验和税负风险。然而,因客户观望情绪浓厚,价格调整并未形成有效支撑,不少渠道随后又被迫短期内回调报价。如今,随着T86政策的回调调整,小包发货有望逐步恢复。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上海最大报关公司欣海报关副总裁汪敏表示,暂停出货的客户已开始恢复发运。她预计,短期出口量将迅速上升,5月底前美线舱位几近爆满,6至7月美国海外仓也可能面临爆仓风险。在出货需求迅速回升的背景下,物流市场或将再次进入价格博弈周期。AMZ123了解到,当下已有部分物流渠道已开始下调美线报价,据业内人士透露,燕*物流已率先启动降价动作,其他渠道商预计将在本周内陆续跟进。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价格战更多是阶段性应激反应,长期来看,随着运力紧张、燃油价格上行等成本因素的叠加,运价仍存在回弹压力。运去哪美线航管专家智磊在5月1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一个月,我们平台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0%-40%。但从昨天下午开始,订单量已明显回暖。若当前趋势持续,接下来美线运价很可能将随货量同步上涨。”
清关效率:T01与T11通道的压力
T86税率虽然下调至54%,但免税红利并未恢复,这意味着清关门槛依然存在。尽管大量卖家选择重回T86通道,然而在平台风控趋严、海关审查升级的背景下,并非所有包裹都能顺利通关。部分商品因低报高风险、原产地不明或涉及敏感品类,在申报阶段被系统拦截或审核失败,最终需转至其他通道处理。AMZ123了解到,当前主要用于承接这部分“溢出流量”的,是T11与T01两类传统清关路径。T11适用于货值不超过2500美元的小包裹,通关流程相对简化,每票需额外缴纳至少2.6美元的处理费用;T01则为正式报关路径,适用于高货值或敏感品类,需提交包括原产地证在内的完整报关资料,流程复杂、税负更高。然而,T11与T01原本并非为电商高频小包打造,系统处理能力与审核资源有限。短期内大量转入导致通关负载显著上升,不仅拉长处理周期,抽检率也明显抬升,整体效率承压。业内人士指出,虽然T86税负暂时缓解,但实际履约链条中的“瓶颈点”正从税率转向清关效率,卖家在运营中仍需密切关注申报通道选择与时效风险。
第三国转运:机遇与风险并存
在关税成本(100美元的从量税仍未调整,对中低客单价商品仍构成明显成本压力)与政策监管双重压力下,“第三国转运”策略正重新受到部分卖家的关注。一方面,转运路径具备更高的灵活性,部分卖家通过越南、墨西哥等中转地进行换产地、贴牌重报,以绕开对中国直发包裹的重点查验;另一方面,市场预期也在升温——据AMZ123了解,美国正评估是否将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关税下调至约25%,若该政策落地,将进一步提升第三国路径的性价比。不过,这类转运路径同样面临监管高压。据业内爆料,当前越南、墨西哥等传统中转地查验率明显上升,清关稳定性受到冲击,相关路径的可持续性正面临考验。因此,在监管持续加压、套利空间日益收窄的当下,第三国转运虽在短期内提供了一定缓冲,但其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卖家而言,如何在成本控制、合规履约与风险防控之间寻求平衡,将成为下一阶段业务布局的核心命题。
跨境分销平台的本土供应链优势
在这一复杂的跨境业务环境中,跨境分销平台的本土供应链优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土供应链能够提供更稳定、更及时的供货保障。通过与本土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跨境分销平台可以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减少因供应链中断或不稳定导致的履约风险。其次,本土供应链有助于降低成本。利用本土的生产资源和物流网络,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价格优势。此外,本土供应链还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跨境分销平台可以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供应策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最后,本土供应链在合规方面也具有优势。跨境分销平台能够更好地遵守本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业务的合规运营,降低因违规而导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在当前跨境业务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跨境分销平台的本土供应链优势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