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NBC曝光了一起涉案金额超8300万美元的亚马逊货物盗窃大案,瞬间点燃了行业对货物安全的关注。
有人说,对于卖家,特别是中小卖而言,比没单更可怕的就是货物丢失。因为这意味着要面临“钱货两空”的尴尬局面,前期投入的心血付诸东流,还可能导致资金周转陷入困境。
又有盗窃案件发生
据报道,日前,美国司法部官员指控一个来自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的犯罪团伙及其成员通过冒充卡车司机,从亚马逊成功盗取了价值超过 83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的货物。

回溯至2021年,涉嫌诈骗人员经营着 AK Transportation、NBA Holdings、Belman Transport 和 Markos Transportation 这四家运输公司,他们从 Amazon Relay 获取合同货运路线。按正常流程,卡车司机应从制造商仓库提货并送至亚马逊仓库。但这些团伙却改变指定路线,卸下部分货物转卖或送给同伙,导致货物送达时间比预计晚数天。
司法部调查时在嫌疑人手机中发现仓库堆满电炖锅、咖啡机等各类产品的照片和视频,目前亚马逊正积极配合司法部,查明被盗商品及不法分子账户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而这些不法分子除盗窃外,还涉嫌谋杀未遂、绑架、非法持有枪支和医疗保健欺诈等罪行,一旦罪名成立,将面临 10 年至终身监禁。
事实上,这并非亚马逊首次遭遇货物被盗。
此前,美国芝加哥联邦法院曾起诉一名涉嫌盗窃的男子。其从2020年开始冒充承运商代理人,在州际运输中窃取了超 950 万美元的货物,主要涉及酒精和商用金属。作案手法为获取货主信任后,将货物换至其他卡车,再运到藏货销赃仓库。
2021年,一名亚马逊员工因藏匿一台 Apple MacBook 被防损团队发现,警方随后在其车辆和公寓搜出超过 1.9 万美元的商品。
网传部分被盗赃物
同年,加拿大温哥华警方接到亚马逊三角洲仓库的报告,称有员工盗窃电脑零件和手表。经过一番卧底侦查,警方成功锁定并逮捕了实施盗窃行为的男子黄某。在搜查黄某的车辆和房屋时,警方查获了100件失窃商品,人赃俱获。面对确凿证据,黄某最终承认自己从亚马逊三角洲仓库盗走商品。据悉,此次被盗商品累积价值约为 20.5 万加元,折合成人民币约107万元。
在亚马逊卖家社群上,此前有多位卖家表示,在自己手上就发生过多次货物丢失的情况:
真的太糟心了!每次遇到货物丢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赔的钱根本不够弥补损失......
连续好几次货物莫名其妙消失,都快对FBA失去信心。
希望平台能加强监管,别让我们卖家再担惊受怕了!
真心希望亚马逊能拿出更有效的办法,别让我们这些卖家寒了心,继续在丢货的坑里苦苦挣扎!
货物丢失不能足额赔偿?
货物丢失后,卖家的第一反应大多是申请赔偿。然而漫长的等待赔偿,却往往换不来足额赔偿。
今年的3月份,亚马逊一项看似“常规”的FBA政策生效,却在跨境圈掀起巨浪:平台宣布,针对配送中心丢失的FBA商品,赔偿标准从以往的“销售价”改为“制造成本”。
根据亚马逊的公告,针对客户下单前丢失或损坏的库存,亚马逊将按受影响商品的“制造成本”进行补偿。这里的制造成本,对于非制造商卖家而言,是指从制造商、批发商或转销商处采购商品的成本;若卖家本身就是制造商,则是指生产该商品的成本。
卖家有两种方式来确定商品的制造成本。
其一,亚马逊会根据平台上的类似商品、其他卖家商品以及批发市场数据,为卖家提供一个制造成本的估算值。其二,卖家也可以自行提供制造成本证明。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面对频发的货物盗窃事件,亚马逊最近几年也一直致力于追踪并打击欺诈等非法活动,明确表示不允许独立卖家销售被盗商品。亚马逊也与执法部门等密切合作制止不良行为者,采取扣留资金、终止账户和执法举报等措施。例如在2023年,亚马逊一口气暂停了数十家第三方卖家账户,原因是这些账户涉嫌销售赃物。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