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的狂欢刚刚落幕,一些卖家们在计划大促后的推广时,一股寒意却悄然袭来。
各大卖家群都收到了来自亚马逊账户经理的通知:所有在Prime Day期间参与过DEAL(包括手动BD、BD、LD)的ASIN,被强制要求进入7天“冷静期”——在此期间,Coupon(优惠券)、Prime Exclusive Discounts(PED)和Price Discount(价格折扣)全部暂停。
任何试图在此期间“顶风作案”继续促销的行为,都将面临平台严厉处罚,轻则被收回宝贵的Deal申报资格,重则直接被列入“重点巡店黑名单”,后续运营将如履薄冰。
一、 “冷静期”铁令突袭,卖家措手不及
根据各大卖家群不同的经理通知,关于Prime Day后的“冷静期”规则如下:
参与Best Deal(BD)的商品,在活动结束后21天内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促销(包括优惠券、价格折扣、秒杀等);
参与Lightning Deal(LD)的商品,则需在活动结束后7天内暂停所有促销活动。若违反此规定,可能导致该ASIN未来的促销资格受限,甚至影响后续秒杀、折扣等活动的申请。
截至目前,亚马逊后台尚未公开正式政策文件,但已有多位招商/客户经理在卖家群内转发并强调此通知,可信度较高。
按照上述的时间机制,那么跑下一轮秒杀最早在 PST 7/19 开始,最晚在 PST 7/21 开始,卖家们都开始议论纷纷:
“现在才通知,结束后都开coupon了。”
“那么滑稽吗?已经全部挂coupon或者做ped了。”
“七天冷静期的惨死那些红海霸榜前面的,花钱参加活动,节后无折扣原价卖,给了对手七天冲的机会。”
亚马逊此举是合意呢?
业内不少资深人士认为,亚马逊这一规定并非无的放矢。一方面,为了维护平台大型活动的价格机制与促销效果,避免商家在活动后短期内继续以促销价售卖影响平台促销权重和活动稀缺性。另一方面, 大促后立即叠加新促销,可能被系统判定为异常或滥用行为。强制间隔有助于平台识别和过滤潜在的违规操作(如虚假折扣)。
卖家困境:清库存压力与流量断崖
然而,“冷静期”对卖家,尤其是特定类型卖家带来严峻挑战:
库存高压难纾解: 为Prime Day大量备货的卖家,尤其是推新品或清理冗余库存的卖家,7天内无法利用关键促销工具,去库存压力陡增。
流量销量恐跳水: 大促结束本身流量就会自然回落,叠加促销全面暂停,销售额断崖式下跌成为大概率事件,维持排名和曝光变得异常艰难。
眼下,不少卖家也不知道该如何行动。是要遵守规则促销全部下架,还是不管不顾惩罚未到就继续做促销。
根据各大跨境群的消息,重新上架促销(Re-run)机会与要求:
参与PD'25的ASIN将获得一次Re-run(重新上架 Deal)的机会。
Re-run可申请的开始时间窗口: ·最早开始日期:PDT时间7月19日;最晚开始日期:PDT时间 7月21日(必须在21日或之前开始)。
Re-run最长持续时间:7天。
重要前提:只有严格遵守了上述7天冷却期(即没有在冷却期内违规降价)的卖家,才有资格申请Re-run。违反冷却期规则的ASIN将被取消Re-run 资格。
在应对这一规定时,卖家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如果无法明确,卖家可以积极与账号经理沟通,了解更多关于促销资质的详细信息,以及在 “冷静期” 之后如何更好地规划促销活动,以确保能够充分利用平台的促销资源。此外,卖家还可以探索一些非促销性质的营销方式,如社交媒体推广、内容营销等,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为店铺引入更多的流量。
另外,Prime Day结束了,卖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深入分析 Prime Day 期间的销售数据,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和行为习惯,从而优化产品选品和 Listing 页面。此外,卖家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建设和客户服务上,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来增强店铺的核心竞争力,减少对促销活动的依赖。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