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一则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拍卖公告,宣告了割草机器人老牌企业杭州苏珀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落幕。
苏珀曼曾是跨境电商行业的明星企业,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性能,远销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一度高达数亿元,为中国的智能割草机走向世界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如今却落得资产被拍卖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苏珀曼资产无人问津 苏珀曼旗下的346台智能割草机连同配件和一项专利,将在7月31日杭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拍卖平台上公开拍卖,起拍价58.82万元。不过截止目前为止,无人报名,无人问津。 智能割草机的拍卖消息一出,便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由于较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只能被观望。 虽然,从市场需求来看,智能割草机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追求,智能割草机凭借节省人力、操作便捷等优势,在家庭和商业场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买手也担心苏珀曼作为老牌企业,其库存产品可能存在技术迭代滞后的问题,性能跟不上当下消费者需求。加上这类产品的核心部件(如锂电池、电机)有使用寿命,库存积压可能导致部件老化,买家担心拍到后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维修,甚至无法正常使用,自然不愿冒险。而且,拍卖公告中对产品的具体数量、成色、质检报告等信息披露不细致,买家无法实地查验产品状态,存在 “盲拍” 风险 —— 万一拍到残次、破损产品,维权难度极大,自然不敢轻易出手。 在割草机器人海外销量暴涨的2025年,苏珀曼的倒下显得格外刺眼。 回溯苏珀曼的发展历程,也是相当亮眼: 2007年,智能割草机领域在国内近乎一片空白,苏珀曼在杭州成立并率先入局。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割草机,公司迅速打开商业化局面,同时拓展无叶电风扇等产品线,迅速占领市场。 2020年是其高光时刻: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手握38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具备自主割草、远程控制、远程升级等全球领先功能。更获得德国莱茵机构颁发的全球第二张割草机器人GS证书,产品远销美、法、德等十多个欧美国家。 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众多竞争对手纷纷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今年3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苏珀曼破产清算申请。四个月后,其核心资产被摆上拍卖台——346台智能割草机、配件及一项专利,只是可惜无人问津。 技术迭代成企业生命线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苏珀曼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首先,研发投入不足使得其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当竞争对手不断推出具有更多新功能、更高智能化水平的割草机器人时,苏珀曼的产品逐渐失去吸引力,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其次,供应链管理不善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物流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苏珀曼未能及时优化供应链,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进一步影响了销售业绩。 再者,粗放式的运营管理模式使得公司对平台规则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次因违规行为受到电商平台的处罚,店铺流量和信誉受损严重。 从营收来看,近三年其销售额持续下滑,从高峰时期的数亿元降至去年的不足数千万元。在2024年,公司的负债已经远超资产,最终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了资产拍卖。 正当苏珀曼黯然离场时,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却迎来爆发式增长。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显示,该领域未来几年将保持14.8%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40亿美元。而欧美市场成为主战场,超过60%的欧美家庭拥有私人花园,对自动化草坪养护设备需求旺盛。 目前,九号公司“Segway Navimow”成首个覆盖全球10万家庭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品牌,2024年业务营收暴涨284%至8.61亿元;科沃斯割草机器人海外销量激增271.7%,2025年欧洲市场有望翻番。 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这块诱人蛋糕竞争激烈,某种角度来说,技术品牌化成为破局关键。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苏珀曼等企业的遭遇是一个沉重的警示。行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过去那种依靠粗放式经营、低价格竞争的模式难以为继。企业必须回归商业本质,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