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评论

  • 收藏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QQ

  • 微博

  • 海报
  • 定制
    定制属于自己的跨境资讯
    微信扫一扫

从一票小订单开始的骗局

摘要:这场看似稳妥、甚至充满利润诱惑的出口生意,最终只剩下“货走钱空”。
文章封面
近期,中信保公布了几起发生在越南市场的典型诈骗案例,并提醒中国企业“这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近期不少中国出口企业在越南市场上真实上演的噩梦”:

就在不久前,两家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A和B在一次越南外贸展会上,结识了自称来自越南北宁的贸易商C公司。


故事从一单小订单开始。


越南买家C先找上了小微企业A,采购一批大蒜,约定货到迪拜转运、账期60天。首单小额交易顺利结清,A公司信心倍增,随即接下了五个合同价值20余万美元的订单。然而,这一次,货物如期发走,回款却未能如期到账。


与此同时,出口企业B也没能逃过这场精心编织的骗局。越南买家C主动抛出一张价值50万美元的大订单,采购大蒜与生姜,同样要求迪拜转运,约定合同签订后三日内支付10%预付款,余款60天内结清B公司见有预付款便放松警惕,即便预付款迟于约定时间到账,依然按计划装船发货。结果到了付款日,尾款音讯全无。


当两家企业先后向中国信保报案,中国信保介入调查才发现真相荒诞至极:


越南买家C公司所谓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辩称对这两笔交易毫不知情!


原来,他不过是被一位名叫Mr.Billy的中国人雇来的挂名法人。销售合同等资料上的印章公司虽属公司,但印章一直由Mr.Billy保管。


更离谱的是,当调查人员赶赴买家C的注册地,发现那里完全是一间“空壳公司”,根本没有实际经营。C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实际居所则在当地一处低收入区的破旧居民楼中。


而那位Mr.Billy,此时早已人间蒸发。


这场看似稳妥、甚至充满利润诱惑的出口生意,最终只剩下“货走钱空”。


来源:壹航运

热门货盘 更多 >
价格私聊
¥{{item.price}}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请将身份、 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赞 {{voteAmount}}
参与评论
禁用 提交

家友评论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hildComment.time}} 回复({{child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还没有人评论~
没有更多了~

查看更多评论

作者头像

跨境资讯通

卖家之家旗下栏目,专注跨境电商领域,网罗跨境电商资讯,快速整合行业热点。

热门服务商 更多 >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fullScreenAd.autoCloseSeconds}}秒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