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两家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A和B在一次越南外贸展会上,结识了自称来自越南北宁的贸易商C公司。 故事从一单小订单开始。 越南买家C先找上了小微企业A,采购一批大蒜,约定货到迪拜转运、账期60天。首单小额交易顺利结清,A公司信心倍增,随即接下了五个合同价值20余万美元的订单。然而,这一次,货物如期发走,回款却未能如期到账。 与此同时,出口企业B也没能逃过这场精心编织的骗局。越南买家C主动抛出一张价值50万美元的大订单,采购大蒜与生姜,同样要求迪拜转运,约定合同签订后三日内支付10%预付款,余款60天内结清。B公司见有预付款便放松警惕,即便预付款迟于约定时间到账,依然按计划装船发货。结果到了付款日,尾款音讯全无。 当两家企业先后向中国信保报案,中国信保介入调查才发现真相荒诞至极: 越南买家C公司所谓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辩称对这两笔交易毫不知情! 原来,他不过是被一位名叫Mr.Billy的中国人雇来的挂名法人。销售合同等资料上的印章公司虽属公司,但印章一直由Mr.Billy保管。 更离谱的是,当调查人员赶赴买家C的注册地,发现那里完全是一间“空壳公司”,根本没有实际经营。C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实际居所则在当地一处低收入区的破旧居民楼中。 而那位Mr.Billy,此时早已人间蒸发。 这场看似稳妥、甚至充满利润诱惑的出口生意,最终只剩下“货走钱空”。
来源:壹航运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