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Vine计划上线新功能“预先发布”,可实现新品上架首日自带至多30条真实评论。这项调整,一举打破原先“商品入库FBA并上架后”才能注册Vine的限制。
一位卖家分析称,Vine计划新功能大幅缩短新品开售后的“裸泳期”,利好纯白帽打法。功能上新后,他特意延后了新品发布。由于客单价较高,注册3天已有4个Vine用户领取样品。不过,对于这一功能的实际操作细节,不少卖家仍存在疑问。
亚马逊Vine计划此次更新的“预先发布”功能(Vine Pre-Release),关键变化在于打破了新品评论积累的时间限制。
过去,想靠Vine计划攒评论,卖家需要将商品先入FBA仓、完成上架,才能提交注册申请。从Vine用户领样到返回评论,通常历时3-4周,容易错失新品推广的黄金窗口期。
而现在,符合资格要求的新品创建FBA后,即使还未入库,也能提前注册Vine计划。Vine Voices可以提前访问页面并领样,但普通用户仍不可见。实际操作的逻辑在于,将产品网站发布日期(PSLD)设定在未来时间,再按常规的Vine注册步骤注册产品,打出“时间差”。

(图源:亚马逊)
多位资深卖家分析称,售前Vine主要缩短用户领取Vine和使用产品环节的时间占用。环节并未减少,但评论节奏整体前移。
根据亚马逊官方建议,要实现新品上架首日自带评论,至少要在新品正式发布前3周完成Vine注册,给Vine用户留足时间收货、试用并回评。
从卖家讨论来看,售前Vine的实操落地对货物时效要求较高。过早开启Vine容易翻车,可操作的方式是等产品入库FBA前几天再注册Vine计划,或空运一批通过严格质检测试的产品。
售前Vine加快新品积累评论的速度,但也有不少卖家提醒,决定评论质量的仍是产品的成熟度。“如果产品一个月后才入库,用户也要苦等很久。产品过硬满足期待还好说,品控不稳反而会加速暴露短板。”
“提前获取评论是好事,但测评一定要用绝佳品质。”一位卖家表示,提前抢跑的两个链接都只有50%的五星好评,去年和之前的测评的链接基本70%五星评价,评分维持在4.3-4.5之间。
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官方表示通过Vine计划“预先发布”功能获取评论,不影响新品的“90天注册期”,时间从新品入库并正式上架可购买后开始计算,而非从注册预发布评论开始。
此外,亚马逊Vine计划还迎来另一项更新调整。平台正式将参与权限从品牌备案店铺扩展至获得品牌授权的经销商,覆盖美国、加拿大等九大核心站点。据行业人士分析,该项调整直击中小型卖家和分销商新品推广痛点,解决无评论商品初期流量积累的问题。根据亚马逊数据,Vine计划带动新品销量提升最高可达30%,有效提高流量和转化率。
除了Vine计划,最近亚马逊多项政策工具也迎来更新调整。
Prime Day刚结束不久,下半年旺季窗口仍然延续。不少卖家表示,近段时间美国站备货量激增,MIT2、IAH3等多个FBA仓库需要排队入库。
据雨果跨境了解,为提升旺季入仓效率,亚马逊将于8月在美西新增两个AWD(亚马逊入仓分销网络)仓库,并锁定FBA库容以便更好地支持AWD向FBA的补货安排。据悉,AWD旺季不涨价,且支持小包裹快递入库。仓储费用全年稳定在每月0.48美元/立方英尺,相较同期FBA仓储费至少低80%。
此前,亚马逊针对50美元以上商品推出的“高客单价商品入库计划”,则为高价值商品出海再添一道安全阀。符合要求的卖家即可免费加入该计划,由亚马逊专业团队追踪商品入库情况,丢件索赔提速33%,显著降低入库缺陷。
今年,卖家加速布局全球市场,平台侧同样更新了方便拓展全球的运营工具。在选品方面,亚马逊“商机探测器”全新开放多个新兴站点。除了原先的美国、欧洲五国、日本站,新增加拿大、印度、沙特、巴西等10大新兴站点。对于全球站点新增选品提报,平台陆续推出更多福利计划,领取资格可在卖家后台的“卖家福利”页面查看。在品牌布局上,近期上新的品牌旗舰店“速拓全球工具”,支持卖家快速将现有品牌旗舰店复制到全球20大站点。
跨境出海风浪涌动,韧性增长成为上半年的最强主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
下半年旺季窗口期,韧性增长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主题。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