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评论

  • 收藏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QQ

  • 微博

  • 海报
  • 定制
    定制属于自己的跨境资讯
    微信扫一扫

警惕!亚马逊现新型恶搞,多位卖家销量暴跌

摘要:恶搞行为无下限
文章封面

这段时间,亚马逊卖家圈子里炸开了锅:一种新的恶意手段突然出现。


而且相比过去被大家熟知的恶搞行为,这次不法分子的恶搞手段更隐蔽、性质更恶劣,专挑广告这个卖家的 “流量命脉” 下手,给受影响的卖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01

恶搞行为无下限

根据受害卖家反馈的情况,短短几个小时里,一个广告竟然就收到上百条负面反馈,之后广告被大幅降低曝光,以前能在搜索首页看到的广告,现在翻好几页都找不到,更惨的甚至是直接被下线。


在没有违规情况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被人恶意攻击了。


而且这种攻击根本不是随机的,往往是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攻击者会先筛选出类目里销量好、广告排名高的卖家,然后动用数百个甚至上千个买家账号集中攻击,而且这些账号还会频繁切换 IP 地址,有的用海外代理,有的甚至租用真实买家的闲置账号,就算卖家想去追踪源头,这也难如登天。


据了解,不法分子会先批量注册一大堆买家账号。这些账号大多是用虚拟身份信息注册的,头像、昵称都是随机生成,看起来和普通买家账号没两样,平台很难提前识别。


注册完毕后,他们就盯着竞争对手的广告猛点,不管是搜索结果里的广告,还是商品详情页的关联广告,只要是目标卖家的,就一个不落地点进去。要么选 “广告不相关”,说广告内容和自己搜的关键词对不上;要么选 “不喜欢此商品”。


如果只是普通买家给出的正常的反馈,并不会对卖家有多大影响 。可架不住故意使用几百个账号集中恶搞啊,这样的后果就是直接触发自动判定机制:系统会认为这广告肯定是低质量或者违规。


据一位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市面上早已出现了专门提供这种 “恶意点击” 服务的团伙,还明码标价,多少个账号点击、多少条负面反馈收多少钱。


02

做这些恶搞究竟图啥?

亚马逊上的恶搞,说白了就是不法分子想通过歪门邪道的方法来搅黄别人的广告,消耗对手的资源。


卖家们最常用的定位广告(Targeting Ads)最近成了恶意攻击的重灾区。为啥偏偏是它?因为定位广告能精准选择类目或者竞品投放,比如卖家可以直接把广告投到竞品的商品详情页 “相关产品” 区域,或者针对某个细分类目精准曝光,而且展示位置大多在搜索结果顶部、商品详情页中部这些高流量地带,能直接抢夺竞品的流量,自然也成了对手的 “眼中钉”。


一旦广告被恶意攻击下架,之前投的广告费用就直接打水漂,卖家还得重新花时间申诉、调整广告策略,而攻击者就能趁机抢占对手空出来的广告位和市场份额,用最低的成本“空手套白狼”,实现 “弯道超车”。


对亚马逊卖家来说,日常运营已经要应对各种成本上涨的压力,要是再被这种歪门邪道盯上,实在是雪上加霜。


根据此前的相关报道,以及卖家的反馈,这种恶意手段在竞争激烈的品类里尤其突出,除了之前提到的宠物玩具,家居用品、3C 配件等热门类目也成了重灾区。


有位做宠物玩具的深圳卖家表示,他为了推一款产品,光是测款和优化广告就花了 3 个多月,每天广告预算从2000慢慢加到5000,好不容易把广告排名稳定在搜索结果首页,结果某天早上打开后台一看,曝光量突然从之前的每天10万 + 掉到了不到1万,当天销量就从300多单跌到50单。这样的数据明显不正常!


后来他找了第三方数据工具查询,发现那段时间有大量陌生 IP 集中点击他的广告,还留下了200多条 “广告不相关” 的反馈,才明白是遭遇了恶意攻击 —— 攻击者点进 “Sponsored” 广告后,专门通过 “Leave ad feedback” 提交负面评价,大量投诉堆下来,广告直接就被系统判定违规下架了。


类似的恶搞行为已经让不少卖家的神经高度紧张。一位卖家无奈表示:“现在我们每天都得盯着广告后台,一旦发现点击量异常、跳出率飙升,就赶紧调整投放时间和定向,可还是防不住 。对方像是能实时跟踪我们的调整一样,总能找到漏洞,这种被动挨打的感觉太难受了!”


为了减少损失,不少有经验的卖家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初步的应对办法:


首先,当出现广告数据异常的时候,建议第一时间截图保存证据,比如广告的点击数据、收到的负面反馈记录,以及能查到的异常 IP 地址等。


接着,尽快联系亚马逊卖家支持,把遭遇恶意攻击的情况详细说明,申请人工复核广告状态,同时要求平台介入调查那些发起恶意反馈的账号,尽可能追根溯源。


随后可以暂时调整广告策略,比如先暂停被重点攻击的广告组,重新新建备用广告组;或者缩小定向范围,避开搜索结果顶部、竞品详情页这些容易成为攻击目标的投放位置,通过减少曝光触点来降低损失。


此外,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数据监控工具,一旦点击量、负面反馈量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波动,工具就能及时预警。


不过,这些办法终究只是在攻击发生后尽量减少损失,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靠亚马逊平台的主动监管。


对此,很多卖家都发出了呼吁:


平台应该优化广告系统的判定机制,不能只单纯依靠负面反馈的数量来判定广告质量,还得结合多维度信息综合判断,避免判定机制被恶意利用。同时,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那些批量注册虚假买家账号、专门提交恶意负面反馈的团伙,不仅要严肃处理违规账号,还要深挖背后的操作主体,让恶搞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不能让合规经营的卖家平白无故遭遇这种“飞来横祸”。



热门货盘 更多 >
价格私聊
¥{{item.price}}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请将身份、 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赞 {{voteAmount}}
参与评论
禁用 提交

家友评论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hildComment.time}} 回复({{child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还没有人评论~
没有更多了~

查看更多评论

作者头像

卖家之家

卖家之家官方账号。看资讯、查测评、用工具,就在卖家之家。

热门服务商 更多 >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fullScreenAd.autoCloseSeconds}}秒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