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免费培训做跨境电商之后,又出现新型诈骗套路。
近期,不少招聘平台上出现大量“跨境电商合伙人”“跨境电商运营合伙人”等岗位,职位描述高度雷同:无需经验、学历不限、公司提供设备与场地、运营大佬全程陪跑,甚至承诺“轻松月入上万”。表面上看,这是一次低门槛、零成本的创业机会,但实则是一种正在蔓延的新型诈骗。 从截图可以看到,这类职位普遍标注“经验不限、学历不限”,薪资区间动辄 6K—12K,甚至高达 20K—40K。岗位要求仅限于“会电脑基本操作”“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等宽泛条件,公司还宣称“提供技术、设备、场地,运营大佬全程陪跑”。 这些话术极易打动想创业、副业或转型的人群,尤其是职场新人、宝妈、应届毕业生等,制造一种“零投入也能高回报”的错觉。 骗局核心:以“合伙”为名,诱导资金流入。 与早期“免费教学、利润分成”的老套路相比,新骗局将话术升级为“合伙人模式”。骗子假装招聘正规岗位,先以“免费带教”获取信任,再通过伪造订单、假装项目已盈利,引导参与者持续投入资金。 根据爆料者提供的典型手法,主要包括: ● 制造出单假象:在带教过程中,他们会伪造订单,让你以为店铺已经有真实交易,营造“马上能赚钱”的氛围,进一步诱导你投入更多资金。 ● 制造成本名目:要求垫付货源采购费、物流运费、仓库入驻费等。 ● 高价转售低成本设备:例如仅需几十元的店铺搭建服务,以数百至上千元价格出售;普通手机、网络插件被虚高数倍。 初期,骗子往往象征性地返还一小笔资金,营造“可提现”的假象,进一步诱导受害者加大投入。当你多次投入后,对方以各种理由不断收取费用,直到你发现订单和利润都是虚假的,前期投入的货款、运费、设备费等已全部进入骗子口袋。 而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跨境电商运营需要系统化的店铺管理与平台规则支持。以主流平台为例,运费通常由平台垫付并在订单结算时统一扣除,不需要卖家提前大额充值。 因此,任何以“合伙”为名要求大额预付款项、并承诺高额分成的项目,都与正规模式背道而驰。真正的创业机会从不以“免费带教、轻松分润”为卖点,更不会要求求职者承担模糊不清的前期费用。面对“跨境电商合伙人”这类看似诱人的职位,应保持警惕、理性判断,避免成为新型诈骗的受害者。 而事实上,通过以“合伙人”名义,行使诈骗行径的案例并非个例事件。尤其是前几年,不少人抱着创业梦涌入这个行业,也正是在那时,一些打着“亚马逊合伙人”招聘幌子的公司开始频繁出现,把行业搞得乌烟瘴气。 他们表面上招的是“合伙人”,听起来像是共同创业、利润共享,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转嫁风险、低成本运作的套路。 2023年,被曝光过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有些公司名义上是在招“合伙人”,尤其喜欢找刚入行、没什么经验的小白,在面试时说得天花乱坠——不需要经验、有人带、选品和运营都帮忙搞定,听起来简直是一步到位的好机会。 可细问下去才发现,所谓“合伙人”不过是个诱饵。应聘者得自己承担进货、物流、账号注册等所有成本,前期投入动辄几万起步,而公司所谓的“培训”其实教的是跟卖技术——也就是教“合伙人”怎么去抢别人listing、蹭流量、打价格战。 更离谱的是,有些“合伙人”岗位甚至就是代运营的变种:“合伙人”出钱、他们操作,利润却只分“合伙人”几个点,账号还归公司所有。一旦出了问题,风险全在“合伙人”身上,公司几乎零成本试错。 那时,深圳就有不少求职者反馈,面试了一家又一家,模式大同小异——根本不是共创共赢,根本就是在找“自带资金的跟卖操作员”。 其实这类现象背后,是跟卖行为的猖獗。旺季前后尤其明显,因为流量大、出单快,不少公司想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快速捞一笔。他们看准了小白卖家想快速入门却缺乏经验的心理,用“合伙人”这种听起来有吸引力的职位包装,实则干的是培训跟卖、代运营收割的活儿。 除此之外,跨境圈里流行的其他几种骗局也需要大家警醒,以防诈骗团伙卷土重来。 图源:某书截图 比如,一些跨境电商公司或者是个人表示愿意免费带小白卖家开店、入门,但是又提出其他条件,如上图所示,以亚马逊新店铺前3个月有流量扶持为由,把自己的产品上到小白卖家店铺里测试曝光,美其名曰合作共赢。 其实这也是近年来跨境电商领域,尤其是亚马逊平台上一个非常典型且高发的骗局。如果轻信了这种“免费带进门”的合作,新手卖家将不再是“小白”,而是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其核心目的绝不是“合作共赢”,而是利用小白卖家的身份和信息,窃取新店铺的“新店流量扶持”红利,或是为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提供通道,也很有可能是为后续的“收割”做铺垫,比如骗取高额服务费、销售虚假课程或工具。 最终将店铺封禁、资金损失、信息泄露等巨大风险完全转嫁给小白卖家。 另外,也有些号称“一站式孵化”的培训机构,收了几万学费,却只教些基础操作和抄袭别人的打法;还有一些服务商声称能帮忙快速下店、过审,结果钱一转就人间蒸发;更恶劣的是某些人售卖“黑科技”服务,像卖账号、刷评、恶意攻击对手,最后导致店铺被封、资金冻结。 这些套路的共同点,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求职者、小卖家的焦虑心态。他们把风险转嫁出去,把灰色操作包装成“捷径”,吸引那些想快赚钱、少投入的人。 跨境电商早已过了野蛮生长的时期,如今更考验的是合规运营、产品力和长期主义。毕竟,这世上没有那么多“轻松赚钱”的故事,尤其是在跨境电商这样一个复杂且高度竞争的市场里,踏踏实实选品、运营,保护好自己的身份和账户,通过正规途径学习,才是长久之道。图源:某招聘平台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