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亚马逊美国站点的卖家反馈,近期SP广告的点击率出现较大波动,且前台展示的图片并非商品主图?!
对此,卖家们纷纷猜测,是出价调整、季节性因素,还是其他未知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
实际上,这可能与亚马逊正在测试的一项广告新机制有关 — ImageSmith 动态图片展示。
这是一个针对亚马逊前台广告位的展示图片的新机制!
目的是为了帮助买家更快识别产品是否符合需求,提高决策效率,进而提升点击、转化率。
此前,亚马逊前台广告位默认展示的是商品主图,但在这个测试机制下:广告位会动态展示详情页面其他图片!
具体来说,系统会依据买家搜索关键词,从产品详情页现有照片里挑选最契合搜索意图的图片进行展示。例如,搜索“户外露营折叠椅”时,系统可能展示带有户外露营场景的副图。
对卖家而言,该测试机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若产品详情页图片内容丰富且场景化突出,能精准匹配用户搜索意图,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可能会得到提升;反之,若副图质量欠佳、场景化不足,广告效果则可能出现明显下滑。
从卖家与客服的咨询反馈中,大宝梳理出几个关键点:
1. 当前该测试仅在美国站点开展,处于可退出状态,预计在10月7日(秋促前)结束。 2. 测试仅对展示的图片产生影响,具体展示哪张图片具有不确定性,但不会对广告的实际投放效果造成干扰。 3. 测试并非针对所有 ASIN,仅针对部分群体进行。 4. 若卖家发现因参与测试导致广告点击率、转化率显著下降,可通过开Case联系客服申请退出。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新机制可能会导致广告点击率波动,但并非是唯一或完全的影响因素!!
广告投放效果本身就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像出价策略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广告的曝光机会与排名,不同季节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变化也会对点击率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市场竞争态势、产品自身的竞争力等诸多方面。
所以,卖家不能将广告点击率的所有波动都单纯归结为该测试机制,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新机制下,产品主副图都需重新优化!
新机制的出现,意味着亚马逊正在全面借助AI技术去理解 Listing,此前AI已应用于文本、视频的识别,如今连图片也纳入了AI识别的范畴。
这就相当于卖家产品图片的细节,包括产品自身的文案、图片所处的场景、使用方式以及传递的情感线索等,都处于AI的审视之下。
从长远来看,若 ImageSmith 新机制后续全面推行,将意味着广告素材的权重从“主图优先”向“整套图片都重要” 转变。
过去,卖家的运营重心多放在主图优化上,而现在副图等场景化素材都有可能成为广告展示图。
也就是说,谁的图片更能精准体现用户场景,谁就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转化;谁能提供更优质、结构化的信息供 AI 提取,谁就能获得更高的搜索权重倾斜。
尽管目前仍处于新机制的测试阶段,但其中透露的信息已足够让卖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一方面,对副图的要求需进一步提高,要确保副图不只是产品不同角度的展示,还需包含场景化、使用场景等内容; 另一方面,图片的制作要贴合用户意图,卖家需思考目标用户搜索时关注的要点并在图片中体现出来。
未来,广告和自然流量端,都可能逐步走向动态图片展示。
所以,这不仅仅是关键词的竞争,还有图片与场景匹配度的竞争。谁能让AI“看懂”自身的链接,谁的链接就更有可能获得优先推流。
来源:大宝站外推广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