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有关行政处罚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22号),标志着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监管从“有法可依”进入“执法必严”的新阶段。
公告第一条明确了“首违不罚”原则: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期限内改正的,不予处罚。这体现了监管的包容审慎态度,给予平台一定的缓冲期进行整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宽恕”仅限一次,平台切不可心存侥幸。
“情节严重”的六把标尺。
公告第二条详细界定了“情节严重”的六种情形,值得深度解读:
(一)频次红线:一个年度内累计2次以上未按规定期限报送或漏报信息
→ 解读:这意味着平台没有“屡教不改”的机会,系统的持续性、准确性成为基本要求。
(二)诚信底线:累计2次以上瞒报、谎报涉税信息
→ 解读:与单纯的漏报相比,主观恶意的瞒报、谎报性质更为严重,触及税收监管的底线。
(三)&(四)操作红线:违规引导转换收入性质、分拆收入、伪造篡改信息
→ 解读:这两条直指行业中存在的合规规避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平台自己伪造篡改信息会被罚,“协助”平台内经营者操作同样违法。这意味着平台必须与不合规卖家划清界限,平台不会为单一某个卖家冒风险。
(五)对抗红线:以暴力、威胁、公开抵制等方式拒不配合
→ 解读:此条针对公然挑战监管权威的行为,为执法提供了明确依据。
公告第三至五条构建了完整的停业整顿执行体系

22号公告的实施,使得各大电商平台不得不严格执行涉税信息报送义务。此前部分卖家期待的“平台执行可能打折扣”的幻想彻底破灭。
平台为规避自身风险,必将:完善数据报送系统,确保准确性和及时性;清理不合规卖家,减少连带责任风险;加强对卖家资料的审核力度。另一方面,卖家生存环境根本改变。通过转换收入性质、分拆收入等手法规避监管的做法,现在不仅自身风险巨大,还会连累平台受罚。平台必将严格禁止此类操作。并且随着平台严格执行报送义务,卖家必须在数据首次报送前完成自身合规改造,否则将直接面临税务风险。合规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优势,一批无法适应新规的卖家将被市场淘汰。
立即自查自纠,核对各平台店铺主体信息的一致性;
梳理历史业务和税务情况,评估风险点位;
停止任何形式的收入分拆、性质转换操作,加速合规转型;
完善主体资质,办理进出口权;
建立规范财务制度,通过合规渠道收款,杜绝私户收款;
寻求专业支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合规诊断和规划,建立与税务机关的正常沟通渠道;
参与行业合规培训,及时了解政策动态。
顺应时代,赢得未来
22号公告的发布,标志着跨境电商粗放生长时代的终结和精耕细作时代的开启。三部门联合发文的监管格局,显示出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对于卖家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合规的新赛道上,提前布局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稳定的政策环境。现在不是要不要合规的问题,而是如何快速合规的问题。 明智的卖家应当把握政策给予的缓冲期,主动推进合规转型,在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