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湖北等主要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的大量卖家都二次收到短信,内容直指其三季度增值税申报收入与平台报送数据不符,并要求卖家再次核实确认,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影响纳税信用记录。
税务局的多番提醒,整个跨境圈的焦虑到达了顶点。
今日,有卖家爆料收到某地方税务发送的短信,针对平台经营者的调查问卷,了解经营的现状和困难。
这一举动让不少卖家感觉抓住了救命稻草。有卖家呼吁大家积极去反馈下亚马逊目前的问题,期待后续出台的政策能减轻卖家们的税务成本。






根据国务院六月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包括亚马逊、Temu、TikTok Shop等在内的6500多家互联网平台,已开始按季度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及收入数据。
税务部门如今能够精准识别“高收入低申报”、“异常资金流转”等风险,并向卖家发出税务风险提醒。
卖家们也深知税务合规势在必行,但“对于税务不知怎么做是好” 成为当前众多跨境卖家的真实写照。一位企业老板坦言:“税是必须交的,但跨境电商有其业务复杂性问题,想要知道怎么申报才能符合规定。”
根据卖家社群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税务合规、报关方式、政策焦虑及成本管理等方面,卖家们普遍关心如何在新规下实现合规经营。 如:
一般纳税人卖家面临13%的增值税率压力,若无法通过出口报关实现免税或退税,税负沉重;小规模纳税人则适用1%的税率,负担相对较轻。
销售额认定存在争议,部分卖家希望按实际回款(扣除平台费用后)计税,但当前法规要求按平台销售额全额计算增值税。
进项发票抵扣难题突出,供应商开专票常要求加价10-13个点,增加采购成本;若无法获取专票,一般纳税人进项抵扣不足。
卖家纠结于选择退税模式还是免税模式:退税需确保报关单、发票品名一致且流程合规,而免税模式虽简单但可能仍视同内销补税。
自行报关成本高(报关费约200元/票),货代买单报关仍是中小卖家主流选择,但存在合规风险。
换主体(如改用香港公司或新注册小规模公司)被探讨为规避一般纳税人认定的方式,但可能触发平台审核或税务关联风险,实操中谨慎。
另外,跨境电商报关模式(如9810、9710、0110)成为讨论焦点,但9810模式因数据核销复杂、地方平台备案流程不统一,实际走通案例稀少,退税难度大。
眼下,第三季度(2025年7-9月)税务申报引发焦虑,许多卖家收到税务部门短信提示数据不符,但部分卖家反馈认为,政策还不够细化,尤其是平台费用抵扣标准如亚马逊佣金是否可税前扣除。
目前,部分卖家仍为观望状态,等政策更加细化在采取措施;部分卖家已经开始尝试与供应商谈判降税点、补开发票;也有卖家在积极研究9810、0110等报关模式。
跨境电商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税务合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作为跨境电商行业生态的从业者,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有关部门愿意且积极倾听卖家们的心声,如果有卖家收到此类调查,建议大家积极参与反馈(但要注意确认是否链接安全,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让有关部门听到跨境电商卖家真实的情况,以便后续更好地配合相关监管,共同度过这段过渡期,实现跨境电商行业平稳发展,让国货出海更健康更稳健。

卖家税务合规交流群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