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打开erp发现销量跌到大促前,打开店铺才发现昨晚的价格折扣活动报错了,大批量要求强制降1%,导致前台没有红标。”一位亚马逊卖家在论坛上无奈地表示。
据悉,这已经是许多卖家在今年黑五期间第二次遇到这类报错了。这不仅打乱了卖家们的促销节奏,更让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雪上加霜。
系统报错频发,销量下滑严重
“一样的情况,早上一来看销售额就不对,一看前台原来活动全没了。”
“今天单量直接腰斩,要求降到21%,进退两难。”
“我们也是,主要是英国站和德国站。都是要求降1%。”
“一样的情况,早上一看销售额和订单数量腰斩,发现大促红标没有了,自动退出大促。”

图片来源知无不言
对利润率只有个位数的SKU来说,报活动或许就是为了排名,一开始还有点利润,第一轮要求降到保本,如今第二轮降到负毛利了。
这场报错风波的背后,是亚马逊在11月1日正式实施的 “价格抓取”新政。当商品在90天内的促销时间超过系统设定的浮动阈值时,所有促销价格将全面纳入历史售价的计算基数。亚马逊将过去90天内顾客购买商品的中位数价格作为历史售价。如果卖家频繁参与促销,其促销价格也会被纳入计算。
这意味着,长期使用折扣引流的卖家,其历史售价实际上已是折扣价,在黑五期间必须要“折上折”才能符合要求。
面对卖家的普遍质疑,亚马逊官方尚未就此次报错事件发布正式公告。有卖家咨询客服得到的回复是:关于价格折扣的问题,技术部门正在紧急处理中。请您耐心等待,对您造成的不便,非常抱歉!建议您稍后尝试刷新页面查看。
一些卖家为了红标,立马在早上的第一时间降1%;但另一些卖家则犹豫了起来,一卖家表示:“在已经打折的基础上再降1%,真的毫无利润可言了。”
事实上,亚马逊的单量呈现二八定律。
亚马逊的二八定律
不少卖家反馈:前台流量并未出现往年那种“全面爆发”,反而是“结构性增长”——头部链接单量上冲明显,腰部链接起伏有限。
一卖家表示:“链接权重问题罢了,我这边头部链接销量翻5倍,广告费多1倍,中部链接销量翻2.5倍,广告1.5倍,尾部链接广告和中部链接差不多销量不到2倍。”另一位卖家赞成道:“我们头部链接销量很夸张,翻了两倍多,冲进类目第一,毛利也还行。”
有卖家直言:“爆单多集中在垂直品类的头部,头部链接凭借更高的点击率/转化率持续吸流,腰部链接更难在同质化赛道里突围。”同时,首日还出现了广告曝光异常等技术波动,进一步放大了“强者恒强、弱者吃力”的体感。
行业层面,长期数据早已揭示这一趋势:在美国,仅2%的头部卖家贡献了平台总收入的50%以上,马太效应在旺季被进一步放大。
过去,在亚马逊上做生意,很多人相信“铺货越多,机会越大”。那时,平台就像一个刚刚开业的大型集市,流量充沛,规则相对简单,只要商品数量够多,总有一款能碰巧卖爆。
但今天,情况已经彻底改变。当草莽时代的流量红利消退,现在是一场关于卖家们的“能力竞争”。
那些只会盲目跟风、没有系统化运营能力的卖家,会逐渐被挡在门外。对于在广告投放、页面内容、供应链管理和数据分析上都下了功夫的卖家而言,生存空间反而更大了,增长的天花板也更高了。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