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后台联系买家的按钮全灰了!”一位亚马逊卖家在论坛上无奈地表示。在年终销售旺季的关键时刻,众多亚马逊卖家突然发现他们无法再通过后台联系FBA订单的买家了。

这项悄然实施的变革在卖家圈引发轩然大波。原本可以点击的【联系买家】功能,现在全部突然变灰,无法正常使用了,只剩下一个“发送发票信息模板”可以选择。
亚马逊买家联系功能关闭
一开始,卖家们以为是系统BUG,但咨询客服后才知道是亚马逊平台流程的标准调整。

根据亚马逊客服的回应:今后所有由FBA配送的商品,买家咨询将直接由亚马逊官方客服处理。
令卖家们比较难受的是,亚马逊并未提前发布官方通知,沟通渠道的突然关闭,可能导致退货率与差评率双双上升。一位卖家表示:“以前可以发点售前邮件和回访,来降低退货率和差评风险,现在直接关了好难受。”
首当其冲的是售后问题处理效率的下降。以往当买家对产品使用有疑问时,卖家可以直接提供专业指导,尤其需要组装/使用指导或易产生误解的品类(如家居、电子、服饰配件)。一位销售组装家具的卖家担忧地表示:“没有安装指导沟通渠道,客户很可能因组装困难直接选择退货,我们的退货率肯定会飙升。”
差评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以往卖家可通过站内信快速响应买家关于延迟送达、包裹破损等问题,现在只能被动等待买家主动发起沟通或开Case,导致问题解决周期拉长。一旦收到负面评价后,因缺乏沟通渠道,修复客户关系的难度就加强了,也影响到店铺评分和转化率。
一些卖家认为,亚马逊此举旨在统一客户服务标准,但可能忽视了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卖家:不知道是否为长期调整
目前尚未见到面向卖家的正式政策公告文本,具体什么时候恢复,会不会改成长期规则暂时还不知道。
面对这一变革,卖家们正在积极探索多种应对策略。优化产品详情页成为首要选择。通过增加产品使用视频、详细图文说明和常见问题解答,卖家试图将详情页打造成"自助式客服",预判并解答所有可能的客户问题。
也有一些卖家开始调整运营策略,考虑增加自发货订单的比例。虽然自发货订单的管理成本较高,但至少保留了与买家直接沟通的渠道。不过,这种做法的可行性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特性来评估。
更多卖家在观望,期待亚马逊能给出更合理的售后处理方案。
这个黑五,可谓是状况不断。除了联系中断、系统报错频发,不少卖家也反馈还收到一大片合规性审核!哪怕提交了UL认证文件,合规性审核还是失败。

图片来源知无不言
据该卖家反馈,站点是加拿大,插电类的产品,以往的合规性是创建链接后就要在右下角的管理合规性提交,一般都是必备的UL认证/产品图片等,之前也都提交并通过了,现在却不知道为什么重新触发审核。尝试提交之前的文件,收到的都是模板回复。

图片来源知无不言
开CASE问客服,得到的回复是需要SCC认可的机构出示的报告。该卖家也花钱在UL做了认证,提交后依旧是一样的模板回复,眼看截止日期就要到了(26年1月份),还没成功通过一个审核,也是慌了神。
卖家们也纷纷给出建议,有卖家支招,需要加拿大标准委员会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报告才可以,得出指定标准CSA C22.2 No.250.0 或者 CSA C22.2 No.250.4的报告。可有卖家表示,这是BUG。一卖家开case有的客服说是系统BUG,“绩效窗口报错,但商品可售,后台工具查询ASIN没报错,所以提交文件会被拒绝,建议等待绩效自动消除”。
这个黑五,亚马逊卖家们可谓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期待所有坚持到最后的卖家都能迎来订单的全面爆发,用亮眼的战绩为这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