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评论

  • 收藏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QQ

  • 微博

  • 定制
    定制属于自己的跨境资讯
    微信扫一扫

薪尽火传,功过难评的名臣李鸿章(二)

跨境电商鹰熊汇 2019-03-11 20:40
摘要:导读:曾国藩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
文章封面






导读:


曾国藩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


梁启超评价: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要而论之,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誉满天下,亦谤满天下。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评价: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清史稿》评价: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不愧为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李鸿章为曾国藩写的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功过难评的人物,赞同者称之为“国家栋梁”,摒弃者称之为“卖国老贼”,而他却自称为大清帝国的“裱糊匠”。


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他到底有怎样的风云机遇和人生传奇?此系列文章将为我们缓缓地展开李鸿章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





 

(接上期)

 


洪杨起义     势如破竹

 

    

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带领“拜上帝教”的会众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以“有福同享、有田同分、生而平等”作为口号建立太平天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反创业历程。

    

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过了最鼎盛的“康乾盛世”阶段,国力的透支和腐败的泛滥令它开始慢慢地走进了下坡路。


短暂的“鸦片战争”更是像一下掀开了舞台上的幕布,让大家对清朝内部的千疮百孔和虚弱国力一览无余。

    

总之,内忧外患让大清王朝像步履蹒跚的老人一样举步维艰。尤其是“鸦片战争”的大量战争赔款都被层层加压地分摊到普通民众的头上,导致阶级矛盾极为尖锐,民不聊生。

    

清朝因承平日久,各地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腐败极其严重,早就失去了应有的正规军战斗力。


有识之士看到此节纷纷仰天大笑,开始意气风发地磨刀霍霍,随时准备趁势而起,迅速站队去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这个国家在这个历史阶段就像一堆架好的干柴一样,正在平静地等待星星之火。


而太平军此时的起义恰好迎合了历史的大势,所以太平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南方。

    

势如破竹,高歌猛进的形势甚至让太平天国的高层都感到一丝虚幻——什么情况?难道历朝历代的造反创业都这么容易?我们前面已经做好了面临最痛苦而煎熬局面的心理准备,怎么会这么顺利?难道真是天命所归?


洪秀全等人虽然不明所以,但依然兴奋地迎接这块天上掉下的大馅饼。

    

而世间万事向来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南方局势的溃烂让刚坐上皇帝宝座的咸丰坐立不安。他一边严令各地官兵迅速进行平叛,一边苦苦地思考能够破解这场大麻烦的方法。

    

咸丰二年(1852),正处于人生低谷的曾国藩听取了左宗棠的建议(实际是胡林翼让左宗棠转告),准备利用去江西乡试的机会避一避风头。李鸿章亲自送老师曾国藩到卢沟桥,依依惜别。

    

此时的曾国藩看上去满脸沧桑,他语带疲倦地对李鸿章说道:“少荃啊,你天资聪颖,起步也较高,以后就好好地在翰林院打磨一下性子,未来定有大用。

    

你在翰林院要内敛自律,不要学我到处张扬。回想过去,这些年我虽然仕途比较顺利,但是这次翻了大跟头,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思想不成熟。我走了很多弯路,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感悟。


你现在的局面有点像我的当年,人脉广泛,自视甚高,要引以为鉴。”

    

李鸿章唯唯诺诺地答应着,基本是左耳进右耳出。恰如春风吹拂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又转瞬间逝去无踪。

    

因为此时的李鸿章正处于30岁的年龄,仕途顺利,春风得意。他自认为有才气过人,有能力有手腕,人脉广泛,资源众多,正是“舍我其谁”的年纪,怎么可能战战兢兢地自律内敛?

    

李鸿章不禁心想:“看来老师这次确实被打击的太惨了,导致有些暮气。你也太小看我了,我怎么可能会犯你的错误?再说我自认为情商方面还是比你高一点点的,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肯定会比你强。这样也好,你做不成的事未来我全帮你做成了,总要让你刮目相看。”

    

众所周知,自我感觉良好向来是顺境中年轻人的通病。他们总以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很有思想,很有才华,肯定能够避免其他人犯过的错误。


殊不知没有谁的人生不需经过挫折和考验,顺境中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做出过高的估计。此为古今至理!

    

此时还未经历挫折的李鸿章正是如此。


对此时席卷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李鸿章还没有深刻的概念,他每天都在翰林院跟同僚们义愤填膺地高谈阔论。好像那些底层官员都是饭桶,只要自己一出手,就能够云淡风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日子像水流一样缓缓向前流去,翰林院表面沉静,但是太平军一路北上的消息让这些翰林们找到了最好的话题。


他们不断集会,呼喊口号,出谋划策,忙得满头大汗。虽然没有发挥大的实质性作用,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把场面搞得轰轰烈烈。

    

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网络上的一些热血青年——打印度我把家产捐一半,打美国我把家产全捐,打日本我捐一条命。场面真是拉风的一塌糊涂!

    

然后,大家喊完口号突然间发现肚子有点饿了,于是各自回家吃饭。同时想一想明天是否有一些更能吸引眼球的口号,继续拉风一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未改变。

    

李鸿章突然发现自己在翰林院喊口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也没想到太平军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大。


按目前的态势判断,洪秀全可能会在武昌停留一段时间后顺江而下,那么十天之内安庆就会受到兵锋,那离自己的老家就很近了。

    

局势的发展让李鸿章忧心忡忡,他不得不深刻思考未来的战局发展。于是,他决定务实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一封奏折     兴办团练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果然大举进攻安徽。此时李鸿章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苦思对策。与此同时,跟他有一样心情的人还有年轻的咸丰皇帝。

    

太平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让咸丰觉得自己屁股底下的座位有发生动摇的倾向。于是,他马上让朝中大臣都要上书,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李鸿章发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马上找到老乡吕贤基捋了一下思路。他郑重地对吕贤基说道:“吕世叔,我们的家乡正在遭受太平军铁蹄的肆虐,我们应该请朝廷赶快派兵救援。

   

我这几天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认真研究了一下地图和太平军的进攻路线。我帮您写了一个草稿,建议您马上写一封奏折上奏,也算是我们为家乡父老略尽绵薄之力吧。”

    

此时吕贤基正任职工部右侍郎兼署刑部左侍郎(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水利、工信、国土等部副部长兼公安部副部长),被皇帝的要求搞得焦头烂额。

    

在李鸿章的不断怂恿之下,他们俩一拍即合,决定马上写一封言辞恳切的奏折表一下态。吕贤基知道李鸿章的文笔很好,就说道:“少荃啊,我们的老家生灵涂炭,我当然也很想帮助桑梓的父老乡亲,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你的文笔好,脑子也很灵活,不要说什么草稿了,这份奏折就你代我写吧,到时我署名一下就行了。”

    

李鸿章心里暗暗说了一声:“上路!”于是,他马上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地写好一篇奏折让吕贤基上奏。

    

果然,咸丰皇帝一看到吕贤基的奏折极为满意,大腿一拍欣喜说道:“这说明我们朝廷还是有人才的嘛,关键时刻有识之士就会站出来承担重任。这种态度非常好,朝廷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于是,咸丰皇帝马上下旨派吕贤基回安徽组织团练,主持军务大事。

    

吕贤基一接到圣旨,瞬间悲催,宣旨人走后吕家上下一片哭声。吕贤基站在院子里仰天长叹,喃喃地说道:“老大,你不能这样对我啊。我不过就是隆重地表个态而已,体现一下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这有错吗?

    

我怎么被你一竿子支到前线去了?这种事情应该要激励有志向的年轻人去做才对。呃,看来这一次我真是拍马屁闪到腰了,妥妥的一个悲剧啊!”

    

过了一会儿,吕贤基转念一想:“这次真的是上了李鸿章那小子的贼船了。看来文采太好也有问题,写的奏折太有可行性了。皇帝眼前一亮,马上就认为忠心可用。不行,如果我去前线抵挡炮火,而那小子却在京城逍遥自在,这还有天理吗?”

    

于是,吕贤基立即向兵部发出请求,安排李鸿章也随他到安徽办理团练。然后,吕贤基把李鸿章找到家里聊一下,通知此事的最新进展。而李鸿章闻讯后也瞬间傻眼了。

    

他不由得心想:“呃,我谋划的剧本好像不是这么演的。怎么全部都脱出了掌控范围?再说我一介书生,细胳膊细腿的,真的不懂打战啊,这一到前线很可能有去无回啊。”

    

俗话说的好,一件很痛苦的事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只剩一半了。当然,如果别人能够比你更痛苦,你就会觉得好受多了。

    

吕贤基看到李鸿章惊讶而痛苦的表情很满意,面露微笑地看着李鸿章。一会儿,他才想起两个人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就白了李鸿章一眼,萧索地说道:“少荃啊,想不到你的文笔确实很好,一封奏折让皇上赞不绝口。

    

但是,我拜托你下次这种关键的奏折,能不能别写的那么好?我的贤侄,拍胸脯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啊!你看,现在一封奏折就把我们俩搞到前线去了,一起进坑里了吧?


你啊,还是太年轻了!唉!算了,事已至此,说其他话也没有意义了。你马上回去收拾行囊吧,明天一起出发去安徽。”

    

李鸿章内心忐忑地告辞而去,开始了自己在安徽老家的六年团练生涯。在战场上,李鸿章才真正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以前的目空一切完全是年少无知。

    

他千辛万苦组建的“淮军团练”不堪一击,被石达开打得很惨。屡战屡败,很快就溃不成军,无家可归。

    

面对这种极为不利的境地,李鸿章没有气馁。他还在苦苦地挣扎努力,直到吕贤基兵败自杀的消息传来,李鸿章的心头才开始萦绕着自责和悔恨之情。

    

李鸿章一个人在军营中默默地祭奠吕贤基,内心中充满了自责的情绪,喃喃地说道:“吕世叔,都怪我的一封奏折把你搞成了今天。你原本可以在京城做着部级高官,平常云淡风轻地上上班,按部就班地升迁。

    

闲暇的时候可以听听戏,点评一下八大胡同新来戏子的演技。然后再和同僚们讨论一下房价上涨的问题,发表一下忧国忧民之心。


这原本是你很惬意的生活,想不到一个偶然的事件却让你战死沙场。我内心很自责,我李鸿章发誓‘如果将来有成就,我一定会好好地照顾你的后人’。你安息吧!”

    

想不到祸不单行,不久以后李鸿章又接到噩耗——父亲李文安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病逝于前线。


李鸿章悲痛万分,想不到自己身后最高的大山就这样倒塌了。此时,他对太平军和石达开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发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思想大成     弃淮入湘

 

    

父亲的去世给予李鸿章巨大的打击,在深切的悼念中也迫使他重新思考未来的方向。通过不断地思索,李鸿章发现自己目前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深刻的改变。

   

经过痛苦的思考之后,李鸿章终于思想大成,决定不再当枪匹马地创业,而要去跟随“牛人”一起奋斗。而此时的湘军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的局面越打越开,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自己还不是独当一面“牛人”的时候,必须加入“牛人”的团队进行整合资源——这就是李鸿章深刻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在这几年兴办团练的过程中,李鸿章有收获也有困惑。不断的积累和探索之后他兴办的“淮军团练”以失败而告终,这让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创业模式有很大的缺陷。

    

创业失败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要么就是方向问题,要么就是资源、能力不足,要么就是核心团队没有打造好。

    

于是,李鸿章捋了一下自己的资源,决定重新拜到老师曾国藩的门下,加入湘军体系,借势而起。

    

咸丰九年(1859年),李鸿章给老师曾国藩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在信的末尾,李鸿章顺便问了一句:“老师,我的能力还有所不足,而安徽市场不好搞,业绩压力很大。我准备辞职到您那里去重新回炉深造,不知道您那里还有没有好的机会?”

    

收到李鸿章的信后,曾国藩闻弦歌而知雅意,也马上就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在信中,曾国藩也是感怀万千。他先是回顾了两人当年在京城的日子,然后表扬了李鸿章勇于任事和能够重新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提升个人认知的精神。

    

接着,曾国藩激励了李鸿章一下,告诉他前途是光明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牛人参与到他的创业团队中了,胜利可期——千言万语汇集成关键的一句话:“这里牛人汇集,我也很看好你,机会多多,马上过来。”

    

因此,李鸿章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怀着期望和忐忑迅速从安徽脱身,投入到“湘军崛起”的伟大历史洪流中,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历程。

    

李鸿章奔赴江西南昌之后,发现其实此时曾国藩的处境并不好,至少没有像他在信中讲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那么云淡风轻。

    

太平军此时正处于鼎盛阶段,湘军虽然兵多将广,但曾国藩的思想还没有通透,所以处处碰壁、军心涣散。曾国藩面临困境也是愁眉不展,苦苦思考破局的方法。

   

不过,李鸿章也不是没有收获。他发现湘军并不是自己原来想象的那样——恩师曾国藩一手遮天,而是中间有很多的牛人共同打造体系。这种模式让他眼前一亮,觉得极有价值。

    

特别是随着李鸿章对湘军体系了解的加深,他开始深刻地认识到胡林翼的雄才伟略,并发现他在湘军体系的关键作用。


于是,李鸿章成为了胡林翼的铁杆“粉丝”。

    

从此以后,在李鸿章漫长的人生生涯当中,除了对曾国藩称呼“恩师”之外,他对胡林翼永远都是称呼“前辈”,从来不直呼其名。这对于极为自负的李鸿章来说,在他的人生中是绝无仅有的。

    

古语有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国藩通过与李鸿章交谈发现,几年不见,这个学生经过戎马生涯的历练,已经不再是当年翰林院的那个文弱书生。

    

不论是谈吐还是胆识,李鸿章都表现出了朝气蓬勃、务实进取的良好风格。作为老师曾国藩感到十分欣慰,并对李鸿章的未来寄予厚望。


(篇幅所限,留待后述)

 

下期导读:

    

李鸿章为什么会终生崇拜胡林翼?他又为什么会与老师曾国藩闹翻从而离开湘军?


请看下期文章《薪尽火传,功过难评的名臣李鸿章(三)》

 

 

往期文章


古今大成就者特质的“九点理论”

朋友之交的最高境界

润物细无声,拉开湖南人崛起序幕的千古名臣陶澍(一)

十年七迁,曾国藩的平步青云之路(一)

 金戈铁马,湘军的三大山头和四大名将(上)

大器晚成的一代名臣左宗棠(一)

湘军“钱袋子”——大清首富胡雪岩(一)

湖湘楷模,近代海军之父雪帅彭玉麟(上)

薪尽火传,功过难评的名臣李鸿章(一)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南山煮酒原创,转载请注明。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请将身份、 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赞 {{voteAmount}}
参与评论
禁用 提交

家友评论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hildComment.time}} 回复({{child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hildComment.voteUpAmount}})

还没有人评论~
没有更多了~

查看更多评论

作者头像

跨境电商鹰熊汇

专注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商内幕、跨境电商干货、有价值的跨境电商行业信息,打造热衷于跨境电商的从业者、跨境电商爱好者的信息交流平台。为跨境电商架起资源交互的平台,让全世界的跨境电商快乐沟通!开放、分享、共赢!是鹰熊汇这个领先的跨境电商社群的宗旨.

热门服务商 更多 >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fullScreenAd.autoCloseSeconds}}秒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