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卖家之家
作者:shu
编辑:shu
“我压力很大,睡不着觉”,一家义乌圣诞装饰品厂的老板娄婷工作时说。今年收到比去年更多的订单,但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延迟了交付过程,娄婷表示无能为力。
今年,世界上最大的塑料驯鹿、灯带和其他圣诞用品的生产中心—浙江义乌,在面临了原材料短缺、航运混乱和限电措施这三大挑战下,卖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这次义乌的情况也只是全球制造商和零售商面临众多挑战中的一个缩影。
义乌虽然只是距离上海西南约175英里的一个小城市,但在每年我国61亿美元的圣诞产品出口额中,有80%是义乌贡献的。拥有超过100万人口的义乌,生产约45%的产品都直接销往了美国市场。
今年圣诞用品卖家经历了什么?
工厂受到了原材料短缺的打击,这样无疑是增加了卖家的生产成本,一旦货物运到途中,卖家也不得不推迟运往国外商店的时间。而且自10月中旬以来,因为我国电力资源持续紧张的影响,迫使卖家寻找新的发电机生产,不然就只能完全停产。
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蔡琴良表示,在限电措施开始实施之前,大部分订单就已经从义乌发货了。
但据一家主要生产圣诞灯带和圣诞树的工厂老板陈江表示,海上和港口的延期交货,以及金属和塑料价格的飙升,意味着今年消费者可能仍需要为他们购买的小件物品和金属饰品支付更高的费用。陈江还补充到:由于材料成本飙升,工厂自6月以来已将价格提高了10%以上。在10月份停电的时候,他的工厂只能无奈将生产时间减少到每周三天,这还只是增加工厂在旺季末的运营费用。
美国本地卖家也不好过
在国际旅游大环境限制的情况下,远在美国的吕晓峰圣诞树批发店,将大部分业务都转移到了网上。在前几年,吕晓峰直接把货物摆在路边,来引起美国消费者的注意。
今年还遇到了物流延迟交付的情况,价值超过100万元人民币(157000美元)的订单,本来应该要在10月中旬发出,但至今尚未发货,导致圣诞节货品无法在11月中旬(截至日期)之前将货物运送到国外。
尽管今年的销售额已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但从生产人造树树干的钢材成本比去年几乎翻了一倍,加上塑料价格的飙升也提高了包装成本,吕晓峰表示不确定今年是否会盈利。吕晓峰表示,自己的店在高峰期的利润率曾经达到20%,但近年来已下降至不到10%,今年的利润将更低。
卖家今年还能翻身吗?
对于义乌的制造商来说,这本应该是一个销售额回升的假期。去年,疫情导致全球航运业陷入混乱的情况,大部分客户取消订单,业务量比往年减少了一半。今年3月份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因为在2020年圣诞节就把库存消耗完的零售商都提前下了订单,为即将到来的圣诞季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观,生产商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9月份中国的出厂价格出现了26 年以来最快的通胀水平,而最终的成本还是由消费者承担。
大中华区和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双表示,出口商和全球品牌只是暂时承担成本的风险,一旦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企业就不会继续开展业务。如果更多企业退出市场,将出现供应量下降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情况,这样剩余的生产商就能拥有更大的定价权。
{{comment.user.nickName}} (楼主)
{{comment.time}} 回复({{comment.child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 点赞({{comment.voteUpAmount}})